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表述不少:为什么没提去杠杆?
本篇文章3863字,读完约10分钟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论坛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先,用图片快速理解会议要点:
可以看出,作为十九大后召开的第一次重大经济会议,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述。比如,我首先提到了“新时期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把“高质量发展”提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高度,提出了“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的形成”,并明确而细致地指出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方向。这些声明揭示了什么新的政策内涵?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基本特征是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加快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绩效评价。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十分宏大的,不妨看看中央政治局前一次会议的有关发言,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指导,坚持新的发展观,密切关注我国重大社会矛盾的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归根结底是民生的方向,即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金融四十论坛成员、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601788) (14.110,0.00,0.00%)在接受cf40编辑部采访时认为,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微观层面是民生导向发展,宏观层面是可持续发展。
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次会议给出了答案,就是要做好八项重点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八项任务中的第一项任务的部署——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是“突破”、“站稳”、“降低”。
“破局”——大力破局无效供给,以处置“僵尸企业”为重要抓手,推动产能过剩的化解;
“站起来”——大力培育新的动能,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企业,积极推进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的深入发展;
“降本”——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机构交易成本,继续清理企业收费,加大乱收费查处力度,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能源消耗和物流成本。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的报告,“以供方结构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难看出,所谓“破”、“立”、“降”,就是要通过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制度、信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但很难涵盖公平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因此,我们也看到,这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
你为什么没提到“去杠杆化”?
会议指出-
做好重大风险防控工作,重点防控金融风险,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体系建设。
这种说法,在目标和逻辑上,与不久前中央政治局的提法相似,但细节明显不同。中央政治局会议声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要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风险防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明确提出“去杠杆化”。
对此,联讯证券的李麒麟和张德礼认为,未来实体经济的去杠杆化节奏可能会放缓,这可能是由于近两年来住宅行业的杠杆率快速上升,地方债务受到严格监管,这可能会转移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主体,降低增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
然而,他们也认为这一趋势有望继续加强杠杆控制。金融监管的基调没有放松。这一判断也可以从“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内良性循环的形成”尤其是“金融体系内良性循环”的表述中得到印证。“金融系统内的良性循环”意味着金融机构应继续严格控制杠杆率,禁止过度期限错配,严格禁止监管套利。此外,会议还明确指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未来三年的一场硬仗,光大集团的催收团队预测,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的最大影响尚未到来。
事实上,这次会议没有提到“去杠杆化”。据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稿称,会议建议继续做好“三比一、一减一补”工作,“去杠杆化”已经纳入。
cf40学术委员、Essence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向cf40编辑部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中国过剩产能正在加速清理,房地产市场已基本完成去库存化,所有这些都为去杠杆化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抓住这一点是及时的。“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坚决推进前中央政府在去杠杆化方面的各种部署。”高善文说。
目前,业界对中国居民的杠杆既有分歧,也有共识。分歧主要集中在空居民部门加杠杆率的问题上,而共识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值得警惕。然而,彭文生认为,中国居民杠杆的结构性问题更值得关注。今年前十个月,中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抵押贷款)规模同比下降,月抵押贷款增速也从年初的36%降至10月的25%。但1-10月居民贷款总额增加了1.03万亿元,主要是短期消费贷款突然增加造成的,偿债能力差的年轻人成为杠杆化的主要人群,这很可能成为风险来源之一。
货币政策会收紧吗?
会议指出-
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中性的,控制货币供给的大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美联储今年已三次加息,市场普遍预计明年将加息三到四次。结果,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一波货币紧缩浪潮,包括加拿大、英国和韩国。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也发布了退出量化宽松的信号。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将货币政策设定为“稳定和中性”,但其具体表述有所变化。
与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改为“控制货币供应的总闸门”。与此同时,“努力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也转变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意味着2018年的货币政策将比2017年收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攸欣(601988) (3.900,0.00,0.00%)认为,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防范风险、促进增长和金融去杠杆化,预计明年将采取“隐性加息+扩表+严格监管”的操作手段。CICC团队还认为,明年可能意味着“货币紧缩和金融扩张”的结合。为了执行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货币政策表面上是中性的,但据估计是略微偏紧的。
此外,在财政政策方面,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的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领域和项目得到支持,减少一般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据分析,这意味着下一步财政政策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征,预计扶贫和环保方面的财政支出将大幅提高。
房地产的长期机制是什么样的?
会议指出-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住房制度。要发展房屋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保护租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制度化的房屋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区分中央和地方权力,实行差别化调控。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和市场规律的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不难看出,从“研究与建立”到“改进与推广”的转变,标志着“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层面。另外,分析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住房市场的租赁市场有着前所未有的详细描述和明确的指导方向。结合2017年地方房地产政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年初提出的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到继续推进公租房、公租房等公共住房建设,再到19届全国人大重申“无房炒房”、“租购并举”,准备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然而,高善文指出,无论是多主体供给、租购还是长期租赁开发,这些方案的建设资金最终从何而来,政府的隐性补贴是不可避免的。在他看来,如何减少隐性补贴,使这一制度更有效地运行,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当天,财政部部长肖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爆了整个社交媒体。肖杰在文章中指出,将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房产税的立法和实施。按照评估价值对工商房地产和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适当减轻建设和交易环节的税收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产税体系。
文章还写道,根据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贯彻税收法律原则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所有新开征的税种都将依法进行调整;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的现有税种将提高到法律规定的水平,相关税收法规将同时废止。力争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序,在2020年完成“贯彻税收法定原则”的改革任务。
可以说,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房产税的开征,萧杰在本文中已经明确了许多实质性问题,尤其是开征方式等问题,这可能预示着房产税改革正在加速。
[推荐阅读]:
来自金融部门金融渠道的作品都是有版权的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将被视为侵权!
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表述不少:为什么没提去杠杆?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18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