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立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承建
本篇文章915字,读完约2分钟
12月19日,科技部下发通知,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院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据12月19日消息,科技部在文件中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天然气水合物,也称为“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下形成的冰状结晶物质。它具有高燃烧值、低污染、储量大的特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和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
可燃冰的开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是由其成矿原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气体水合物是在高压和低温下形成的。一旦压力消失,或者温度上升,它将变成气体,体积将急剧增加160倍以上。
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出现在淤泥中。一旦井眼密封不好,大量海水涌入,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不稳定,大量温室气体逸出,甚至造成海底滑坡等更大的灾害。
在冻土和泥砂中,天然气水合物与砾石混合在一起,因此在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砂就很难处理。一旦产生气体水合物,如果管道密封保护不好,甲烷气体就会逸出。可燃冰开采的核心难点是有序可控,不发生地质等次生灾害。
今年5月10日,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项目进行了首次气体测试和点火,该项目于7月9日结束并关闭了油井。试生产持续60天,累计产气量超过30万立方米。取得了连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下了连续产气时间和产气总量的世界纪录。本次试采成功,是中国乃至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占全球资源90%以上、最难开发的泥质粉土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可控开采。
6月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金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初步预测国内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为800亿吨石油当量。
9月22日,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学研究船“科学号”正在进行中国科学院的海洋试点项目,并在南海约1100米深处的两个站检测到海底暴露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暴露在南海海底的“可燃冰”。
标题:中国设立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承建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05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