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柳州成功举办
本篇文章1331字,读完约3分钟
12月16日,“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广西柳州举行。
人民网柳州12月20日电(603000)12月1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环保局和广西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柳州举行。国务院参赞处参赞刘艳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晋南、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艳、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邓晓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刘珂、柳州市常务副市长以及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和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的相关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做了主旨发言,400多名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论坛紧紧围绕“创新、和谐、共享”的主题,是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成果清单的行动。旨在探索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推动各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促进工业项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扩大信息共享,与“一带一路”朋友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搭建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企业在政策分析、技术交流、模式探讨和供需对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与会者讨论了“一带一路”创新带动绿色发展、城市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柳州绿色产业投资合作等问题。并对柳州市发展绿色产业,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建议。
广西环保厅副厅长欧波在开幕辞中说,广西是“一带一路”有机连接的重要门户,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我们一贯重视与有关国家的生态环保交流和互联互通。这对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绿色科技和产业发展,推动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把广西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美的经济走廊”,将为广西带来实实在在的投资机遇和合作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柳州市常务副市长刘珂在开幕辞中介绍说,柳州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镇,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五分之一,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63家。工业是柳州的命脉,但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粗放式发展给柳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酸雨频率居高不下刘珂毫不掩饰在柳州进行大规模开发的代价。然而,该市开始调整其规划和布局,并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机制,以减少酸雨和二氧化硫。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摆脱了“酸雨之都”的帽子,成为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典范,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
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艳华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生态保护的红线、环境质量的底线、资源利用的上限和能源安全的底线是生态文明最基本的保障,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部署和绿色产业布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晋南建议,广西应结合“一带一路”中的“印度支那经济走廊”和中国-东盟合作平台,合理定位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的角色。柳州应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努力建设绿色工业园区,即“中南经济走廊”。
活动期间,柳州市政府代表还分别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签署了《环境保护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环境保护技术战略合作备忘录》,并确定了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专家咨询团队。(刘晓倩)
标题:“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柳州成功举办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05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