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解放农民的双手(青春派?时代新人新担当③)
本篇文章2662字,读完约7分钟
当大多数年轻人涌向大城市工作,享受城市的繁荣和便利时,他们选择在祖国的边疆务农。在黑龙江省饶河县西北部的宏伟农场,距离省会哈尔滨市近700公里,我们遇到了80后大学生陈曲创新工作室的创始人何培雄。
“从北京到农场,差距这么大,你不觉得不舒服吗?”
“我没觉得不舒服。北大荒(600598)让我震惊,也让我吃惊。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一望无际的农田,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何沛雄说道。
"这不是简单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独特的魅力."
今年是贺培雄来到北大荒的第七年,他在北大荒扎营。
农业真的那么有趣吗?它能让他在这个又苦又冷的地方快乐。对此,何培雄表示怀疑:“现代农业有着独特的魅力。农场就像一个公司。有这么大的公司让我来管理,让我从事科研和创新。我能不激动吗?”
现代农业曾经是一个梦想,从很小的时候就藏在贺培雄的心里。他是甘肃省张掖市人,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守着贫瘠的黄土高坡。“那时候,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农用飞机、联合收割机和大功率机车在田里工作的场景,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能开着这些大家伙去播种和收获,我的父母也能舒舒服服地站在那里。”看着地上的我。”
2010年,何培雄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带着童年的梦想,他一头扎进了北大荒。当他得知自己要去北大荒工作时,他的父母都傻了:在北京学习了4年后,他毕业后不得不去黑龙江务农?父母不理解他,甚至有些人生他的气:“在你不能种土地的地方,你还不如回家种呢!”
“这不仅仅是农业。现代农业有着独特的魅力。农场就像我的公司。我就像这家公司的经理。多好啊!”
家人说他是裴雄,但最后支持他,他的未婚妻朱娇选择了和他一起旅行。当他来到北大荒时,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惊喜:无尽的山脊、两米多高的现代农业机械和工具,以及无数精力充沛的农民。“以前在学校,我起得很早。当我来到这里,我五点钟起床,却发现垦区的领导们已经在早上四点钟到达了田地,无论晴雨。如果你愿意吃苦,你就不能把工作做好!”何沛雄说道。
“我只是想让村民种地更方便、更省力。”
2011年4月的一个深夜,何培雄在他负责的18个农户的区域巡逻,发现王喜的稻田里没有抽水,于是他迅速给王喜打了电话。雨后,北方的早春温暖而寒冷。何培雄陪着王喜欢在潮湿泥泞的山脊上走得又深又浅。他差一点滑了几次,最后跌跌撞撞地倒在了地上,冒着触电的危险打开了电井。
贺培雄看着王喜头上的大汗珠和脚上的泥裤子,心里有点难过。他决心为村民们制造一种远程控制电井的装置。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学习,他带着自己的遥控装置,在稻田里的良发测试手机的遥控开关。“这东西能工作吗?”当初,种了几十年的老梁不相信手机能控制电动井开关。当他按下按钮,发现马达井开始抽水时,老梁高兴地闭上了嘴:“要救多少东西,大学生是不同的!”
贺培雄开发的手机无线井道遥控装置,无论距离机井有多远,都能让农民控制机井的出水或关闭,并在停电或故障造成非人工关闭的情况下收到提醒信息。一个小装置不仅解决了稻农的实际困难,而且使农场的管理更加高效和方便。经过成功研发,何培雄免费为第五、二管理区安装了60多套遥控电机井抽水设备。他还免费为管理局的其他14个农场各安装了一套。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使用高科技设备。
目前,黑龙江省农垦三江管理局范围内的54万亩水田和1800口机井已广泛使用手机无线遥控装置。仅这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270万元的人工成本、16.5万千瓦时的电力资源和30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
2012年,在农场农机部工作的何培雄发现,管理区育苗大棚管理的智能化利用率不高,大棚育苗基地的浇水和通风过于依赖人工。因此,他将温室育苗基地中的手动微喷和手动卷帘装置改为自动装置,从而实现温室育苗基地的自动控温控湿。“看到农业机械上有不合理和可改进的地方,我不得不改变它。我只是想让村民种地更方便、省力,让种植者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不方便。变得机械化和智能化。”何沛雄说道。
这两项发明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笑。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反复试验微型喷射器、湿度传感器、马达等。在室内,反复试验室外的寒风和零下温度。他经常在白天蹲在温室里观察温度和记录数据,晚上回家读数据和修改程序。他还拿出自己数万英镑的积蓄来补充实验...
“在北大荒好好种植土地是我的责任”
2013年,何培雄带领多名青年大学生和水稻种植者成立了“陈曲创新工作室”和“陈曲农机合作社”,主要开展农机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在过去的四年中,合作社开展了6500多次培训,推广了12种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如拖拉机gps导航设备、激光调平设备、高性能横向深施肥插秧机等,吸收了110名大学生和有机家庭,每年为成员创收90多万元。
"‘陈曲’是传统的‘农业’一词,它显示了我们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决心."何培雄说:“我的研发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有了农场的大力支持。我现在使用的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是由农场免费提供的。年租金和取暖费节省了近8万元。当手机无线井遥控装置刚刚推广时,农场补贴了近20万元。缺少资金的时候,也是靠农场五十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帮助我度过难关。”
随着他研发成果的成功,很多企业都向何培雄抛出了橄榄枝。“面对高薪的诱惑,我犹豫了,但我是一个12岁的党员!”何培雄说,过去12年的学习和教育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和干部,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转身离开,我会为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和农场的帮助感到羞愧。
生活是无限的,创新是无限的。自2013年以来,他的团队先后开发了5项技术,包括田间智能运输轨道车及转弯系统、水平育苗温室药、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其中3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技术已在红卫农场和建三江管理局其他农场推广应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说,培养负责民族复兴的新人是我的责任。”谈到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贺培雄非常激动。“我牢记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们北大荒人应该学习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我在报告的很多地方都有同样的感觉,我总是在学习新的东西。过几天,我要给管理区的党员和工人们讲课,大伙儿都等着听呢!”
“既然我选择了农业,我就选择了支付。既然我选择了农场,我就选择了给予。”何沛雄用七年时间证明了自己最初的选择。“北大荒是一片热土,适合有梦想的人在这里成长,我对农业和科学研究的梦想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将来,我要在这里扎根,做一个好的第三代北大荒,建设我们中国的粮仓。”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8日,第19版)
标题:用科技解放农民的双手(青春派?时代新人新担当③)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29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