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本篇文章3528字,读完约9分钟
■盛朝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行业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新兴产业和新动能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活力强劲,带动了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改善和提升。行业继续向“双中高”迈进,呈现新气象、新路径、新特色。
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党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完成了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任务和目标,绘制了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工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企业主体的生命力是生成的,创新力是强的。商业体制改革和“配送服务”继续深化,大众创业和创新深入推进,科技人员、退休企业家、大学生、归国留学生、农民工等各类创业群体活力激发,凝聚全民智慧的乘数效应不断显现。新注册企业日均数量为16,000家,比2012年增长121%。二是重大技术突破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33万件,比2012年增长105%,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1%提高到56%以上。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fast)、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在月球上呆九天,在月球下探索五大洋”。第三,新产业、新形式、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旧动能迅速转换。以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协同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迅速,线上线下一体化、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等新形式方兴未艾。创新驱动发展与“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融合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四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声誉大幅提升。2017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攀升至第22位,比2012年高出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前列。世界银行等海外组织和企业高度评价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成就,认为创新驱动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高铁、移动支付、自行车共享和网上购物被称为“四大新发明”,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创新范围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
创新政策支持的范围从高科技领域延伸到整个实体经济。突出信息、健康、能源和绿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方向,充分发挥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升级的作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首先,服务业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中国进入了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新时代。产业结构连续三次优化。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50%。2016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至51.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44.9%提高到2016年的58.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产品成为亮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16年分别达到32.9%和12.4%,比2012年分别上升4.7%和3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和智能手机等新兴产品正经历爆炸式增长。以“互联网加”为标志的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6.1万亿元,是2012年的3.4倍。共享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广泛渗透到交通、住宿、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和医疗等诸多领域。旅游、文化、卫生、养老等“快乐产业”已经进入快车道,消费产品日益丰富,消费质量大大提高,消费模式更加绿色和多样化。农业供给改革继续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农业与旅游、教育、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继续发展。第三,产业创新模式得到拓展,不同类型的创新和谐共存。不仅有克里斯腾森提到的“颠覆性创新”和各种“黑色技术”,还有许多企业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有革命性的“伟大倡议”,也有中等规模的创新,有很高的成功概率和渐进的创新。创新的类型变得多样化,创新的规划和实施变得更加灵活。
绿色发展进一步推进,绿色动能快速增长
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转型,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绿色动能。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系改革总体规划》,形成了深化生态文明体系改革的战略部署和体制框架。出台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大气十大”、“水十大”、“十三五”规划,坚决捍卫蓝天,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与2013年相比,全国空空气质量标准城市的数量已经从3个增加到84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PM 2。第二,理念和技术的融合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技术,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引导产业向清洁、节能、安全方向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产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绿色产品、绿色消费成为时尚,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已经形成。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19.7%,比2012年增长5.2个百分点。三是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牢固树立“青山、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新带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过绿色发展将大发展与大生态紧密结合,促进创新与绿色的深层联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道路。一些地方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设计,在城区布置大量绿地和hydrophilic/きだよ 0号房,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产性城市融合,通过城市绿化和美化吸引高端产业发展,将传统工业园区改造成科技新城,促进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活健康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开放式创新深入推进,行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国际创新和产业合作。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匹配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跨国公司和知名研究机构在中国设立R&D中心,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创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重点产业依托自身优势拓展全球产业链,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一是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人才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积极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高水平的国际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构建全球R&D体系。例如,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5个研究机构和36个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并在信通技术热点的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回返者总数达到创纪录水平。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归总人数已达265万人,自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海归人数占海归总人数的70%以上。二是行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指数居世界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首位,比重从2012年的10.4%上升到2016年的11.5%,居世界首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2016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第27位,比2012年高出两位。2016年,上榜的财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115家,比2012年增加了20家,位居世界第二。有13家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额的四分之一。
共享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其结果使更多的群体受益
创新共享发展模式,将政府权力的“减”与深化改革的“加”交换为创新与创业的“乘”,使创新惠及更多群体,有效弥补产业发展的不足。首先,创新让更多群体受益。创新和发展正在从少数人的参与扩大到大规模创新和普遍受益,包括创新者、生产者和各类消费者都可以分享创新和发展的成果。全面创新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创新收益的分配都极大地倾向于科研人员,使更多的创新者能够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收益。各种贴近消费者的创新,如共享自行车、移动支付和网上购物,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涌现。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创新发展的好处更加广泛。第二,工业发展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针对自主创新能力、核心关键技术、核心组件、创新人才、品牌质量等方面的不足。面对产业发展,我们将加快国家创新网络建设,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实施产业强基工程,开展品牌质量行动,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努力弥补产业发展的不足。第三,所有大、中、小企业都可以在空获得共享增长的空间。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许多大企业加速成长为巨人,同时,一大批创新创业的“小巨人”企业加速成长。中小企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独角兽和快速成长的企业。2016年,在全球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200多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企业约占四分之一。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标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25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