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进审管信息系统一体化 上网自助办审批 多项业务零跑腿
本篇文章1346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广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智能审批、智能监管和审批管理协调,推进审批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在“一网”上按照预先制定的审批权限规则和标准自动判断和自动给出审批结果,用智能审批取代传统的人工审批,提供24小时即时“二次审批”服务,实现群众办多事“零差”。
流程再造的批准更简单
广西努力建设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服务中心网络互联系统、行政审批信息化、行政效能电子监控和服务行为视频监控系统。
自2016年以来,广西着力加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活动,构建“一窗进出、双线合作、三方联合运作”的政府服务模式,努力推进行政审批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积极打造“互联网+政府服务”的高效新体系。
在推进过程中,广西在总结10多年行政审批信息化和网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审批、智能监管和协同审批管理的方式,迫使审批部门改变审批模式,建立审批许可标准,再造审批和监管流程,修订管理方法,促进审批和监管的业务协调和信息共享,实现群众办事情的“零差事”。
广西许多职能部门的智能审批系统属于规则审批,审批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同一件事只能得到相同的审批结果,避免了人们钻政策的空,使审批更加简洁、方便、公平、公正。
商业合作促进更好的服务
广西从手工审批向智能审批转变后,实现了自动审批,无需群众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只需通过相关系统的信息共享,甚至无需申请,计算机就可以按规定自动给出审批结果。例如,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零申报自动审批业务”就是代表之一。该业务三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证书到期前三个月,系统获得相关人员的再教育,是否存在安全事故等。通过信息共享,自动识别其是否满足延续条件,并且满足条件的自动更新是有效的。
广西政务院办公室主任王希季介绍说,目前,广西有10多个行政审批项目,用智能审批模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审批模式,促进了企业和群众“网上申报、智能审批、即时审批、电子结果”办事。这种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覆盖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提高了政府效率,实现了企业和群众的“零差”。
截至今年11月18日,已智能审批3050份申请,为数百人和企业提供了便捷服务,赢得了员工的好评。
在成功运行10项智能审批后,广西正在组织深化和拓展。今年12月,将新增木材运输证等五项,2018年将再次公布一批智能审批项目。
王希季表示,经过智能审批后,人们和企业将不再受时间和空的限制,他们将不再需要跑到政府部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白天还是休息日,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申请。不用排队、跑腿、开会、看脸、看天气,等上一个小时,就可以马上上报审批,真正落实“审批更简单、监管更严格、服务更好”的要求,营造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更大程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审计和管理协调促进更严格的监督
智能审批促进了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监督管理更是势在必行。为此,广西实施了审批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确保智能审批给出审批结果后,审批结果信息同步传输到智能监管系统。智能监管系统根据预先制定的监管规则,通过计算机自动检查、人工抽查和现场监管对智能结果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同步反馈给智能审批系统,为未来的智能审批提供信用依据。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2日,第15版)
标题:广西推进审管信息系统一体化 上网自助办审批 多项业务零跑腿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94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