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成为“摇钱树” 河北威县“小梨果”撑起扶贫“大产业”
本篇文章123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11月21日电(记者高波)“明年,两亩半的秋月梨将进入全果期,种植技术不能影响产量。”河北省邢台市蔚县草楼村65岁的梨农丁林根说。
初冬时节,曹楼村所在的蔚县绿色一级梨工业园仍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像丁林根一样,许多梨农都在忙着修剪梨树。对这里的农民来说,梨树是他们的“摇钱树”。
去年,丁林根的梨树是第一年结果的。今年开始产量,亩产3000斤。丁林根告诉记者:“因为这是一个新品种,上个月梨子还在树上的时候,就被山东商人预定了。”每磅售价可达2.8元。今年的收入比前几年增加了几倍。”
渭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黑龙港河流域,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这里大部分土地是盐碱地,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农作物。村民们前些年以种植棉花为生。2013年初,河北省林业厅退休干部、林业专家曲发现,渭南市西沙河流域的沙土非常适合梨树生长。之后,蔚县邀请了一批国内林果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该县西沙河流域建设并实施10万亩的梨产业带。
为了提高梨产业的发展水平,蔚县成立了梨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协调土地流转、农业投资和资金整合工作。蔚县还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在河北省共同建设了蔚县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站,并在相关乡镇配备了梨行业的专职干部和技术人员。
卫县?河果种植合作社社长苏介绍说,蔚县在发展标准化梨园时,从企业成立之初,就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从育苗、建园、生产管理、包装销售、仓储加工、市场物流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
“我们村生产的梨是‘游行梨’!”曹楼村党支部书记王桂新表示,在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蔚县梨果被送到北京阅兵式村迎接阅兵式士兵,全部通过了中国武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检测室的检测,赢得了“阅兵式梨果”的美誉。
为了支持贫困村的发展,魏县在发展梨产业之初,就将梨产业规划为贫困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挂钩的股份制扶贫模式,实现“土地出让挣租金,园区打工挣工资,分红挣奖金”。通过“走进梨园”,股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5000元。
西沙河流域的庄媛村是渭县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2014年,村村民袁转让其家庭5亩土地,并将3000元扶贫款作为股份投入企业。“过去,我努力种植棉花,但最终还是挣不到几美元。现在土地已经转让了,每亩土地都有租金,我还可以在家工作,年底还可以分红。年收入超过2万元没问题。”袁跟记者算了一下收获。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蔚县打破了"棉花独大"的产业结构,梨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蔚县梨工业园已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引进了陕西海胜、河北秋月等40多家龙头企业,成立了95个农民合作社,培育了10万亩优质梨树。
县委书记安庆杰表示,通过建设绿色A级梨园,魏县开辟了平原县林业发展的新途径,为现代农业的崛起启动了新的引擎。10万亩梨园不仅绿化了生态环境,还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6年,总共有5814户家庭和13052户贫困家庭从蔚县撤出。
(主编:赵延平hf094)
标题:梨树成为“摇钱树” 河北威县“小梨果”撑起扶贫“大产业”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78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