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行 老人“迈步”向前
本篇文章1510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张孔娟李梅
2017年11月11日,主题为“医学与麦县传承,卓越的脚步”的深圳步进机器人产品发布会在深圳召开。外骨骼机器人熊h1欢迎它的首次亮相。步进机器人首席执行官陈红与100多位医学专家、机器人专家、行业媒体和热情的观众一起见证了产品发布的盛况。
Bear-h1是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步态康复训练的新型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该机器人降低了康复训练的成本,实现了高质量、长期、智能的步态康复训练,弥补了传统康复治疗成本高、体力消耗大、缺乏专业人员的缺点,使更多的脑卒中患者能够获得步态康复训练的机会。
众所周知,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和替代人体功能、实施辅助治疗和预防残疾的产品,是帮助残疾人恢复人体功能、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康复机器人是医学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分支,是机器人技术和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康复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类:用于医疗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和用于生活辅助的康复机器人。其中,用于医学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包括功能恢复(不可穿戴)和功能恢复与辅助,而用于生命辅助的康复机器人包括功能补偿和功能辅助。
中国每年有2亿多老人、8500万残疾人和数亿伤病员。它是世界上对康复辅助器具需求最大、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为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受伤人员合理配置康复辅助器具的基本需求,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对城乡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基本康复辅助器具的配置进行补贴。完善工伤保险康复救助支付制度,合理确定支付范围。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创新产品设计,将康复援助纳入保险支付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支持康复辅助品消费。
近年来,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康复艾滋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稳步提高。许多国内品牌已经走出国门,销往海外。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康复辅助器具行业的发展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高端智能辅助器具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无法掌握等问题。
最早商业化的康复机器人是由英国公司在1987年开发的。早期开发的康复机器人主要是单自由度的,运动方式单一,价格低廉,因此被医疗单位广泛使用。近年来,一种可穿戴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基于仿生原理设计的,可以舒适地穿戴在患肢上,符合人体工程学。每个自由度对应于机器人上一个独立的驱动装置,因此可以确保其运动与人的自由度同轴。它可以实现更自然、更有效的康复训练,但目前主要用于残疾人后期的康复训练和援助。如今,康复机器人种类繁多,其应用不再局限于康复训练。如今,残疾人康复机器人种类繁多,如智能轮椅、拐杖、机器人假肢和各种外骨骼辅助设备。康复机器人在干预和治疗社会行为障碍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包括自闭症、多动症和其他常见且日益增多的儿童行为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康复机器人技术正朝着促进老年人和平生活、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陪伴老年人解除孤独感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剧,但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康复辅助器具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康复艾滋病产业有利于引导和刺激新的消费,培育和扩大新的动能,加快新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步行机器人坚持“科技助行”的理念,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技术缓解我国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帮助更多需要步态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应对我国老龄化加速的社会。“坚持自主创新,改善产业结构”是步行机器人的长远规划。未来,步进机器人将积极投资研发,以应对康复医疗机器人领域不断变化的挑战。
标题:科技助行 老人“迈步”向前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55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社工温暖服务 加强爱与陪伴
下一篇:我国着手制定首个工程咨询行业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