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基”驱动水泥行业景气度回升
本篇文章1761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笔记
本报记者周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特别是受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削弱了对建筑水泥的需求,但以铁路、公路和轨道交通(俗称“铁公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渐成为水泥需求的重要支撑,整个行业呈现疲软增长态势。
水泥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与宏观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受宏观经济影响显著。总体而言,自2017年以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稳步放缓。然而,得益于行业自律的良好推进、环保监管政策的支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水泥整体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行业整体景气度出现反弹。
联合信贷发布的水泥行业展望报告显示,从中国水泥下游消费需求结构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推动水泥需求增长的主导力量,其投资决定水泥总需求,其变化决定水泥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交通(铁路、公路和轨道交通投资)、水利水电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渐成为水泥需求的支柱产业,而房地产业是水泥需求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自2017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保持稳定,略有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8.06万亿元,同比增长8.1%。然而,考虑到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受土地交易价格的影响很大,对建筑水泥的需求实际上被削弱了。从需求方面来看,2017年1-9月,中国水泥销量达到17.3亿吨,同比增长0.61%,呈现弱增长趋势。
从供给方面来看,近年来,虽然水泥行业面临国家对新增产能的严格限制、行业利润下降和环保政策收紧,但全国整体产能仍在增长,但增速逐年下降。2016年,水泥行业总产量呈弱增长趋势,同比增长2.34%。2017年前三季度,水泥行业总产量为17.61亿吨,同比下降0.23%。从区域市场来看,与2016年大多数地区相比,有上升趋势。2017年1-9月,除华东和中南地区需求相对较强外,其他地区水泥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降幅最大,分别下降7.62%和13.09%;水泥产量比重最大的华东和中南地区也出现了微弱增长,增幅分别为2.75%和2.32%。
总体而言,虽然近年来水泥产能的过度增长受到抑制,水泥行业新增产能持续下降,但供应方产能持续增长,需求方同比增速放缓。供需矛盾的解决,短期内仍有赖于水泥企业积极的生产约束。
上游原材料煤炭价格对水泥生产成本有很大影响。煤炭价格的上涨大部分会转嫁到水泥价格上,但会有一定的时滞。单线产能较高的企业成本优势也更加突出。煤炭价格对成本的增加很小,而中小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自2016年8月以来,受煤炭行业产能下降的影响,供应有所下降,而下游需求仍起支撑作用,导致煤炭价格快速上涨。2017年,煤炭价格缓慢下跌,6月份价格再次上涨。总体而言,2017年1-9月,煤炭价格处于高波动调整区间。高煤价的运行对水泥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由于水泥销售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区水泥价格差异很大,水泥价格主要由地区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决定。在产能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水泥价格自2013年以来迅速下跌,2016年第一季度末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二季度后,由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以及行业自律的良好推进,水泥价格开始波动和反弹,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这也对水泥价格的上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17年,尽管水泥行业需求增速稳步放缓,但水泥价格在2016年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并持续走强,这得益于水泥企业抵御恶性低价竞争、保持良好行业自律的意识增强。从水泥行业竞争与合作的现状来看,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已成为一种趋势,大型水泥企业的行业合作意识更高,因此水泥行业的竞争秩序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良性发展方向。
总体而言,自2017年以来,尽管水泥行业需求同比增幅不大,但在行业自律、环境监管和原燃料成本上涨的共同作用下,水泥价格持续上涨。水泥行业经营环境持续改善,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但专家表示,短期内,就行业需求而言,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低迷的压力依然存在。
标题:“铁公基”驱动水泥行业景气度回升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53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