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 实行销号管理
本篇文章860字,读完约2分钟
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603000)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北京市纪委发布了《关于深化扶贫反腐倡廉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并结合以往监督问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全市开展了扶贫反腐倡廉专项治理。
《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重点,坚决查处和纠正扶贫领域的腐败和工作作风。着力纠正“四个意识”不强、作风不切实际、责任敷衍塞责、没有进取精神、不敢承担责任、抓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推进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不力的问题。扶贫工作组织机构薄弱,措施不细化,纪律松弛,工作不切实际,效率低下,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工作进展缓慢,资金长期缺乏;在对低收入农民和救助对象的认定中,以及在扶贫项目的验收中,存在着底子不清、控制不严、推诿扯皮等问题,导致了诸如“人情保护”、“错保”、“保险不保”等不作为和混乱,或者资金支付不及时、不足额。重点整治扶贫领域的好亲戚好朋友、虚报冒领、截留私有股、贪污浪费等腐败问题。重点整治和处理扶贫领域早期监督、纪律和责任追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扶贫领域问题。
根据《建议》,通过“12388”报告受理平台,人民的报告将被集中受理。充分发挥市两级纪委监察特派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以来的扶贫线索,建立统一台账,逐一排查,实行销售编号管理。区纪委、区监察局要“去村入户”,对扶贫工作进行“联网”监督检查,做到一村一户一人全覆盖。围绕落实责任,加大对口支援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扶贫工作将纳入巡查范围,努力发现腐败和作风问题。
掌握和运用扶贫领域具体问题线索的“四种形式”监督和纪律,及时制止问题苗头和倾向,通过谈话提醒和批评教育进行监督和引导;如果你不收敛,不要手软,违反纪律,有不良影响,一起找,一起查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严肃追究党委的主要责任和纪律委员会的监督责任;发现执法机关没有发现的问题,发现没有移交的线索,甚至隐瞒案件或压制案件的人,将被严肃追究责任,典型问题将按姓名通报。
标题:北京: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 实行销号管理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49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