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闻热评:人不亏艺,艺不亏人
本篇文章966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技术工人
[事件]排名第一!不久前,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中国代表团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和8枚铜牌,不仅创造了历史最好记录,而且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一。其中,19岁的宋彪在126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分获得了本次比赛中唯一的阿尔伯特奖。在四次世界技能大赛中,从2011年第一次的几枚奖牌,到2015年突破零金牌,再到现在的世界第一,中国职业技能的快速进步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一代“中国工匠”的生机和活力。
[意见]
一双手能创造出什么奇妙的东西?科学家足以赢得“皇冠上的明珠”,奥运冠军可以让国歌响彻世界,技术工人可以打造完美的“心灵手巧”……无论他们在哪里,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人们不丧失技能,他们就一定会丧失技能。
精湛的技艺是通过打磨而成的。钳工张文亮成为“双技能”人才,民工邹斌用泥刀打造梦想,宋彪焊接得分最高...他们都有“必须继续专业”的信念,都热爱自己的专业,都没有遗憾。技能有高有低,对技能的追求永无止境。只要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阳光,每一份努力都写在梦想的空,你就可以通过实践自己的技能来实现自己。
这种“技能成就”意味着一种能力——实现梦想和增加生活价值的能力。一方面,就个人而言,一项技能就在手中,爬上世界上最高的领奖台充满了自我实现的吸引力;就国家而言,告别“不如人”的过去,创造“与人竞争”的历史,从背后传播追赶的力量,从奔跑到追赶,实现零突破,进而成为世界第一。另一方面,面对“技术工人短缺”和“招聘困难”的困境,国际竞争中出现的“新蓝领”反映了中国技术工人的新面孔和新职业趋势,也使人们看到了不同的一般模式。真正的力量不仅仅是用钻刀描绘的本质和美丽,更是跨越发展的鸿沟和低谷的追求,生活和国家将大放异彩。
“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队伍,弘扬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创造劳动的社会风尚和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让工人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从“制造”到“创造”再到“智力创造”,虽然有一个词的区别,它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少数顶尖人物,还要为更多的人创造一个舞台。就像一幅画卷,一流的画纸,细致的绘画,细致的绘画和精致的装裱,每一部分都必须“与人和艺术相结合”,这样醉人的美才能让人驻足。
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0日05版)
标题:暖闻热评:人不亏艺,艺不亏人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21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雁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