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一棵树到遍地绿的嬗变
本篇文章2321字,读完约6分钟
◆记者李志海通讯员刘东辉
“一棵树”,喉咙痛。
胜利油田在东营初建时,总部周围白色的盐碱沙滩上只有一棵孤零零的树——“一棵树”,成了这里特殊的地标和地名,而绿色成了人们最热切的希望。
时光飞逝,今天的东营到处都是绿色的花园,生态正在为新的一天而改变。从绿化“三网”到三年绿化,从调水调沙到湿地恢复,从加强城市管理到美丽乡村建设...为了给黄河三角洲创造一个美丽的生态环境,为了满足人们(603883,诊断单位)对绿色和美丽的渴望,东营长期以来克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利用全市的力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山东昔日的“北大荒”(6005999),
为你的工作长期添加绿色
在东营,很难增加绿化。"每年植树时都没有树,而且电杆比树还多。"由于土壤含盐量超过17‰,东营一度被列为“绿化禁区”。近年来,我市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三年内启动了“三网”(路网、水网、林网)绿化、生态林场、绿化等一批生态工程,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林业结构。林地面积从城市初的4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7%提高到18%。
“过去,由于缺乏树木的保护,黄河故道上的风沙很大。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门闭窗,喝牙汤。”可以说,让东营绿化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东营市林业局副局长乔对记者表示,为了彻底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东营市科研部门积极探索选种育苗和改良土壤,并借鉴“农渔结合”的做法,创造性地实施“举升、平整、深翻、蓄水、压碱”等工程技术措施。“先治碱、后植树”、“先造地、后植树造林”等工程模式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比一般城市多了几倍,但东营市林业建设在2007-2017年的十年间并没有停止
2007年至2011年,东营市以“三网”绿化为抓手,重点建设水网、路网、农网绿色通道,基本解决了框架绿化问题。从2012年到2015年,以生态林场建设为起点,在重点地区造林30万亩,有效遏制了黄河故道风沙问题,实现了这些地区林场的规模化发展。从2016年至今,三年绿化以“五环、两带、三网”为基础,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整体绿化。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东营市新增造林21.6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31.8%,东营市生态林业布局更加完善合理。
“像塞罕坝一样,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和三代人的努力,发生了重大变化。东营市的植树造林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乔对说道。
稳定水和沉积物湿地
“这是山东东营的黄河口湿地,九曲黄河在这里入海。在河流和海洋相遇之后,独特的金色和蓝色在这里交融。这是中华民国最年轻的土地。现在,黄河以每天五个足球场的速度日复一日地开垦土地,每年增加约2万亩土地。近五年来,当地加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度,引进黄河水,淡水湿地面积不断增加,已完成35万亩湿地的恢复;这里有许多野生鸟类,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都有300多种鸟类来到这里繁殖、栖息和玩耍。”
这篇文章发表在今年10月4日的《看现在?山东开篇对东营生态湿地的描述。然而,东营人都知道,大梅湿地曾经因为水和泥沙问题而陷入生态困境。
黄河水沙资源是黄河口湿地形成和维持的主导因素,是湿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持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90年代几乎每年断流,导致湿地萎缩,土壤盐渍化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1世纪初,在黄河口管理局调水调沙的有利时机下,黄河口管理局大力修建堤防和大坝,引水蓄水,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用淡水冲碱抑盐,降低土壤含盐量,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黄河三角洲地区已经恢复了35万亩退化湿地。
据统计,自调水调沙实施以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面积增加了17万亩,达到33万亩;湿地恢复区的开放水位从15%上升到现在的60%;该地区有植物390多种,野生动物1500多种,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55.1%。另一方面,黄河水流路径两侧湿地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大大降低。根据我国滨海盐渍土分类标准,黄河口湿地土壤已达到中度和轻度盐渍土标准。
"这是观察鸟类的好时机。"近日,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告诉记者,春秋两季是鸟类每年迁徙的季节,非常适合观鸟。湿地的恢复有效地保护了许多稀有物种。
“环境很好,鸟类比人类更有说服力。”他高兴地说,随着东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东营市的鸟类数量从289只增加到373只,每年迁徙的鸟类超过600万只。在城市公园和社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
管理和整顿城乡美景
不仅是自然湿地的恢复,目前东营市人工湿地已达174万亩,占全市湿地的四分之一;到处都可以看到花园,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干净整洁的村庄——一瞥东营城乡的土地,充满了生态管理带来的活力。
近年来,东营市着力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突出“大空房、大绿地、大水面、大湿地”的特色,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实现城市化率66.67%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投资43亿元建设25平方公里的森林湿地公园,建设中心城市核心生态功能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积极争做国际湿地城市。同时,城市继续加快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深入开展破法治乱、打霸治新专项行动,依法拆除违法建筑353万平方米。东营市在美丽农村建设中,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五个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沿线村庄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支撑,全方位提升农村建设发展水平。 努力建设一个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综合发展的美丽乡村,用扎实的工作画出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画卷。
长期以来,东营的美景被用来交换功绩,改善生态环境的征程从未停止。
标题:东营:一棵树到遍地绿的嬗变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19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油城花卉产业“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