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视角下助力 精准扶贫的建议
本篇文章1815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到2020年,将确保扶贫对象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当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迫切需要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帮助穷人脱贫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作为社会资金的两个主要来源,金融投资和金融贷款无疑对穷人有很大帮助。然而,无论是金融资本投资还是金融贷款发行,都不可能被水淹没。为此,笔者提出以下财政和金融扶贫的建议:
找出贫困的原因,开出正确的药,以确保准确的扶贫。每个穷人的环境、资源、天赋和贫困原因都不同。据有关部门统计,贫困家庭的贫困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因病致贫42.2%,因缺乏资金致贫35.4%,因缺乏技术致贫22.3%,因缺乏劳动力致贫16.8%,因学习致贫9.0%,因残疾致贫5%,部分贫困家庭存在诸多致贫因素。其中,66.7%的贫困家庭因缺乏知识、资金和技术而贫困。相关因素可以通过帮助措施加以阻止,它们应该能够提供帮助;64.8%的贫困家庭因疾病、残疾、劳动力缺乏等问题而陷入贫困,导致贫困的因素只能缓解而不能完全解决,因此需要社会政策的支持。
加大财政补偿、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激发企业雇佣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一是通过财政补偿,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大农户、农民合作社等新的经营主体,支持他们与贫困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援助关系,为贫困户提供社会化产业链服务,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例如,对于愿意吸收和接受穷人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鼓励企业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帮助穷人找到工作和再就业。二是鼓励企业和个体户与贫困人口签订3年以上的中长期劳动合同。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定后,对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减免。对于贫困人口中的个体户,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后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三是对占企业生产人员50%以上的贫困人口,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实行先征税后退税的政策;对于占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50%以下的贫困人口,将退还部分税款。通过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新学科的推动,我们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探索扩大农村抵押物范围,提高贫困家庭融资能力。对于目前允许农民抵押的荒地使用权或荒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农业设施所有权等产权,应加强初始登记、转让登记和抵押登记,实行认证制度,完善农村生产要素确认、登记和评估市场,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其权利作为抵押物,有效扩大农村企业和农民的抵押范围,实现农村资源的资本化。创新贫困户预期收入保障制度,鼓励部分无劳动能力或半无劳动能力、不能支持生产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捆绑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和扶贫资金,让企业年底直接向贫困户分红,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补贴,享受扶贫政策的温暖,享受股权资本的惠益以扶贫。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有序引导合格金融机构、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组织,落实调整和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对于积极扩大贫困落后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设置、设备配置和扶贫贷款的金融机构,财政部门应在税收优惠和利息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优先安排地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财政资金的存储。中国人民银行在再贷款和流动性指标评估中给予适当照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积极向贫困地区拓展服务网点,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覆盖面和服务充分性;也有利于开展“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效益工程”等宣传活动,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探索创新扶贫贷款新模式,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农村贫困家庭。鼓励发展“政府担保+信用”的产业链驱动模式、“农民信用评分+信用”的信用调查模式、“政府与银行保险”的小额扶贫贷款模式。通过上述模式的创新发展,可以准确满足特色产业和贫困个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刺激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贫困人口收入稳步增长,脱贫致富,实现金融扶贫的精准定向滴灌,解决扶贫的可持续性问题,避免扶贫现象。
充分利用支农转贷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例如,利用支农再贷款利率低的政策优势,对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或以一定比例的支农再贷款替代商业贷款,鼓励企业因地制宜选择具体的帮助方式,实施帮扶措施,降低贫困家庭就业门槛,增加就业机会。
标题:财金视角下助力 精准扶贫的建议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69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县域银行机构经济资本管理的路径
下一篇:外媒关注十九大传递的经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