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疫苗撬开大商机 解码成大生物高成长“基因”
本篇文章1985字,读完约5分钟
成达生物生产人员正在对无菌灌装的内包装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陈智强拍摄成达生物董事长李宁
记者齐豆豆
“金子总会发光”,辽宁国资旗下的生物产品平台成达生物,就是这样一家在资本市场发光的“高含金量”公司。
随着技术的引进和创新研发,成达生物利用人用狂犬病疫苗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近三年来,新三板年均净利润超过4亿元,总市值超过60亿元。
近日,由国家转股系统和上海证券报联合开展的2017年“新三板里程”研究活动来到沈阳改革开放试验区浑南区,进入占地近百亩的成达生物生产基地,近距离全方位解读成达生物的高增长“基因”。
焦点:撑起狂犬病疫苗的半边天
最近,外国媒体报道说,英国球员被建议在明年世界杯前接种狂犬病疫苗,这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这不是玩笑。英国公共卫生局最初评估称,在比赛场地的动物中发现了狂犬病病毒,包括狼、狐狸、鹿、松鼠甚至刺猬。因此,建议前往比赛场地一个月以上的人应提前接种狂犬病疫苗。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警惕狂犬病?“这是因为狂犬病是不可治愈的,几乎100%致命,但它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成达生物董事长李宁告诉记者,这间接解释了狂犬病疫苗的巨大市场。据报道,狂犬病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或地区仍然流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国和使用国。
数据显示,人用狂犬病疫苗年接种量超过1300万只,销售额约30亿元,产值居中国疫苗市场首位。李宁进一步表示,目前,成达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宁波荣安、广东程诺和长春长生的产品占据了剩余市场,四家公司基本垄断了国内狂犬病疫苗市场的90%以上。
成达快速狂犬病疫苗(vero Cell)作为公司的旗舰产品,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不仅为成达生物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也形成了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95%以上)。根据财务数据,成达生物2014年至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7亿元、9.43亿元和1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2亿元、4.58亿元和4.57亿元。2017年上半年,随着营销模式的调整,公司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都有所增加,这帮助公司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今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4.72%;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0.27%。
在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成达Suda于2008年开始以高效保护和高安全性进入国际市场。其产品首先出口到印度,并进入最大的狂犬病疫苗海外市场。李宁告诉记者:“国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未来公司狂犬病疫苗的增长点将主要是出口。”李宁把目光投向了“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巨大增长。
创新:从引进到走出去
"引进、消化、吸引、创新是成达生物的道路."李宁一句话打破了公司的高增长“基因”。
2002年,成达生物从国外引进“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细胞培养疫苗生产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疫苗生产过程平台技术”。李宁告诉记者:“这一技术改造成功地克服了中国十多年来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备高质量疫苗的技术难题。它在疫苗生产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空白,打破了跨国公司在中国高端人用狂犬病疫苗方面的长期垄断。这种情况促进了中国疫苗生产技术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都市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批次数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批次发放和市场抽样合格率均为100%。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到31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泰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并正在土耳其、智利等十几个国家进行注册。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公司出口狂犬病疫苗的数量分别为463,000、494,000和640,000,出口量位居国内疫苗企业前三名。据李宁的调查,“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将为该公司打开一个新的狂犬病疫苗增长,出口量预计今年将达到120万。
在加强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成达生物将新的增长点瞄准了灭活疫苗。在创新技术和强大的R&D实力的帮助下,公司自主研发了另一项重点产品——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产品名称为“诚达力宝”)。据报道,成达力宝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的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其安全性指标达到或优于药典标准。它具有更纯、更安全、更有效等更高的性能,是日本脑炎减毒活疫苗升级换代的趋势产品。
李宁认为,JE灭活疫苗的潜在市场巨大,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随着二孩政策在中国的全面实施,日本脑炎灭活疫苗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批量发放数据,JE减毒活疫苗平均年批量发放量为4000万只,近五年JE灭活疫苗作为二类疫苗平均年批量发放量约为450万只。目前,中国只有成达生物和天坛生物(600161,诊断单元)两家企业,公司的产品增长非常可观。
就国际市场而言,日本脑炎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的24个国家和地区(601099),日本脑炎灭活疫苗是美国唯一获准上市和使用的日本脑炎疫苗。随着日本脑炎减毒疫苗逐渐被灭活的日本脑炎疫苗所取代,有机会成为未来重量级的疫苗品种。
凭借其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成达生物自然不会再错过“走出去”的机会。据李宁介绍,该公司的日本脑炎疫苗已在泰国、柬埔寨和缅甸注册,并已投放市场。该产品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药品监管部门正式注册,预计将在2至3年内上市销售。“由于生产灭活疫苗的竞争对手较少,这种产品有望达到更好的市场预期。”李宁对这种产品的前景相当乐观。
升级:丰富产品,搭建疫苗平台
当你第一次见到成达生物时,你可能只是看到该公司的狂犬病疫苗一枝独秀。事实上,成达生物的自主创新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
谈到未来的战略布局,李宁坦言:“未来几年,公司要在高起点上加快产品线的扩张,补充常规疫苗品种(如出血热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等);另一方面,要围绕国家疫苗供应体系规划,积极推进多价疫苗和创新疫苗的研发。该公司不排除通过并购寻求高质量和丰富的产品线。”
调查期间,李宁等高管带领调查人员走访了公司占地近100亩的生产基地,包括两个人用狂犬病疫苗车间、一个乙脑疫苗车间、一个疫苗灌装车间和一个疫苗稀释液车间。据李宁介绍,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万只,乙脑疫苗年生产能力为2000万只。
李宁进一步告诉记者,该公司还有一个本溪基地,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可容纳6个品种。该公司在北京亦庄建立了一个细菌疫苗研发中心,并于2014年6月投入使用。开发的第一个疫苗产品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然后将陆续开发细菌疫苗,如23价肺炎疫苗。届时,公司将完成病毒疫苗(vero细胞、二倍体细胞和鸡胚细胞)技术平台和细菌疫苗技术平台的建设,成为R&D技术最完善的疫苗生产企业之一。
除了产品结构的逐步升级,公司的营销体系也根据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行了全面调整和升级。据记者了解,公司根据新规定的要求,探索了“干线运输+区域仓储+区域配送”的疫苗冷链配送模式,并积极在各省构建疫苗配送体系,确保了公司的顺利运营。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从单一品种到产品集群,从默默无闻到享誉海外,成达生物的快速发展除了依靠自身的主动性外,还依赖于新三板平台。2014年12月,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实现了公司在新兴资本市场的证券化梦想。如今,新三板上市已经有三年了。李宁高兴地说:“新三板为公司规范发展和多元化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成达生物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使企业能够专注于管理和创新。发展。”
(参加人员:齐豆豆、汪小峰、郑培元、王子林、唐学良、陈智强)
标题:小疫苗撬开大商机 解码成大生物高成长“基因”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47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