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做非理性投资决策?
本篇文章1163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上周公布,该奖项授予了理查德?塞勒教授,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而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等学科引入经济学,关注人们的“非理性”经济行为,使经济学成为一个更为实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支方向。在《错误行为》一书的开头,塞勒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和其他教授在黑板上列出的许多“非理性”的生活片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整本书的讨论。这些生活片段和相应的论述对我们日常的投资行为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遵循“非理性”的理念,我们用两个案例来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在第一种情况下,塞勒讨论了“经验法则”:“人类的时间和脑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会用简单的经验法则来做出判断。使用这条规则时,人们会犯可预见的错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经历。因此,面对不熟悉的投资领域,根据现有的过去经验做出决策会增加出错的机会。比如投资海外房地产,我们国内的经验让我们太注重学区、治安等因素。然而,如果我们在一个教育资源发达且相对平均的城市买房,我们只关注学区,而忽略了保险和中介等因素,这可能会使我们的投资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
在第二个案例中,塞勒提到了“银行家的钱”的概念,他说,在牌桌上赢钱的人似乎不把韩元当作现有的钱,而是以不同的方式使用韩元。这是一个“非理性”的选择,因为本金和韩元被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对代理人来说,两个账户里的钱应该花得一样多。具体来说,在赢得一笔钱后,人们变得更愿意冒险,这可能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就投资而言,这种心理会让人们更容易投机,而损失的心理缓冲区会让人们相信,最糟糕的结果无非是回到起点,但在复杂的金融市场工具下,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而一旦失去,这次同时有机会回来。塞勒说,大多数人会变得更愿意冒险,即使他们通常是厌恶风险的。这种投资决策变得不合理和危险。
简而言之,以上两种情况是:人们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可能会做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损失。此外,塞勒还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情况,如对同一事物的“跨期选择”、最小的可察觉差异以及对机会成本的考虑。在这些现实情况下,普通人比经济人更容易犯错误。但他也直言不讳地说:“经济学”理论不仅假设人们非常聪明,能够进行一切必要的计算,比如他们能挣多少钱,能活多久等等。,并将做出理性的预测;还假设人们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保证最优计划的实施。“毕竟,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物,他们还没有成为人工智能。大多数人不像经济学家那样有头脑,也不像苦行僧那样有自控能力。因此,即使我们经常做出不合理的投资决定,我们也不需要对自己太苛刻。毕竟,即使塞勒本人也面临诺贝尔奖,他说:“我会选择非理性地花这笔钱。”"
(负责编辑:李佳佳)
标题: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做非理性投资决策?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46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发改委将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重大工程
下一篇:中国食品市值增至14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