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亩产创新纪录 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本篇文章1425字,读完约4分钟
在金秋时节,中国的金风凉爽,稻子芬芳。今年,中国水稻种植的突破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超级稻、巨稻、海稻和无镉稻等新品种已经诞生,给世界带来了惊喜。
超级杂交稻亩产量新纪录
该示范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是中国第六个超级杂交稻“一亿”高产示范工程示范基地之一。10月15日,基地水稻种植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上最新和最高的单位面积水稻产量记录。
这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黔)”在基地种植。
产量测定专家组对基地种植面积102亩的“湘两优900”高产研究片进行了现场产量测定。专家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随机选择了人工收割、机械脱粒和实际收割三个地块,总收获面积为3.126亩,平均亩产分别为1149.02公斤、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
海米亩产量超过600公斤
袁隆平领导的青岛海洋水稻研发中心种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洋稻”)近日迎来了产量测试。
首先,与会专家测试了灌溉水的盐度,发现该地区灌溉水的盐度达到了6‰。R&D中心的杨红岩博士生动地解释说,盐度和剩余蔬菜汤的盐度一样高。
经过收割、脱粒、去除杂质、测量水分和称量小面积后,专家组给出了亩产量的最终结果。四种水稻材料中,小面积测得的最高亩产量为620.95公斤,按大田种植产量的20%计算,亩产量可达500公斤。即使是产量最低的耐盐水稻材料在小面积上也有438.14公斤/亩的产量。
R&D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说,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和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改造利用,R&D团队计划在5至8年内在全国推广种植1亿亩耐盐碱水稻。
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
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香峰村的超级稻试验场,超级稻像高粱一样直,高2米,亩产1000公斤。
“我身高1.75米,巨米比我高,高达2.25米。”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夏新界长沙县金井镇香峰村100亩巨米试验场,站得很高,比“巨米”还高,比他高40多厘米。环顾四周,巨稻像高粱一样直,穗长,粒多,圆而饱满,平均每株水稻高1.8米,最高可达2.25米。在稻田里,泥鳅游泳,青蛙跳跃。高大的水稻和良好的环境离实现“在草下乘凉”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追逐这个梦想。梦想最终照亮了现实。好消息来自长沙县金井镇的巨型水稻试验场。“巨米”在长沙试种成功,80%已经达到成熟期。第一批收获的巨稻超过了每亩1000公斤。
"巨稻具有高头、高产、高效的特点."夏新界计算过一个详细的账目,一季每亩巨稻的产量超过1000公斤,这是由水稻产量的60%换算而来的。生产的生态米是市场上流行的“热糕”,每公斤价格在20元左右,只有一种米,每亩收入近2万元。“鱼、青蛙和泥鳅生长在一个自然、无污染的环境中,与简单种植水稻相比,其收益翻了一番。”根据夏新界的说法,每亩稻田生产的青蛙和泥鳅超过1000公斤,约300公斤,每亩稻田的估计收入约为5万元。
水稻亲本脱镉技术的突破
最近,在2017年全国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展览会现场观察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最近,我们在水稻育种方面有了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可以‘敲除’含有镉的基因或吸收双亲中的镉。父母是干净的,种子自然是干净的。”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万吨镉被释放到环境中。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土壤,污染农作物。镉在人体内积累,会导致软骨病,最严重的还会导致癌症。
由于水稻是吸收镉能力最强的大型粮食作物,其籽粒镉含量仅次于生菜。可以说,镉污染是水稻重金属污染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水稻父母镉去除成功,袁隆平院士对人类食物的贡献将先于空.他不仅解决了“吃好”的问题,还解决了“吃得安全”的大问题。
标题:超级杂交稻亩产创新纪录 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43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