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家委会竞选别成了“名利秀”
本篇文章1205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家庭委员会的运动被异化为一些家长的“名利秀”和“关系秀”,不仅违背了成立家庭委员会的初衷,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还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价值影响
孙名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级管理职位,汽车比较,房间比较,资源比较...最近,上海一所小学的班委选举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残酷的竞争和激烈的措辞反映了家长的焦虑,促使人们审视家庭委员会的沟通平台,思考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中小学设立家长委员会,引导社会和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中,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旨在加强沟通,促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从国外的相关实践来看,类似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些国家,家长可以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和其他类似家庭委员会的平台表达他们对学校政策、课程、人事和其他问题的意见,并参与学校管理。家庭委员会采用选举的方式,有利于民主参与学校事务,提高家长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有更多时间、条件和意愿的父母被选中是一件好事。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庭委员会运动被异化为一些家长的“名利秀”和“关系秀”,这不仅违背了成立家庭委员会的初衷,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还可能对孩子的产值产生负面影响。家庭委员会的“异化”无疑是家校关系不正常的体现。正如专家所说,“无论是争取资源,争取人脉为学校服务,还是疏远成一个‘校友会’,这都是家庭委员会的误解和做法。”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家庭委员会有助于澄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和责任之间的界限,并有助于学校促进现代治理。然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是,父母和学校应该属于自己的地方,而不是由他们来接管。
事实上,父母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应该避免两种极端状态。一种状态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互动,父母对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漠不关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过于关心自己的孩子,总是尽最大努力参与学校管理。构建家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从微观层面完善具体措施,科学设置功能,明确学校与家庭的权责界限。“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对于家长来说,对计生委作用的理性认识和积极健康的参与态度也能从这个平台上释放出更多的积极能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教育要放在首位,教育改革要深化,教育现代化要加快,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办好”,“每个孩子都要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应当指出,在家庭委员会的选举中出现了“打父亲”和“打母亲”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焦虑。近年来,无论是“从小到大”的升学挑战带来的恐慌,还是课外培训的热潮,都表明孩子的教育对一个家庭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表明教育者和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必须想办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7日05版)
标题:人民时评:家委会竞选别成了“名利秀”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62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央行加息,英镑何以不涨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