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维科创千亿科技项目落地的背后:雄安新区试水产业新模式
本篇文章2714字,读完约7分钟
经济观察人士田在北京报道
安雄威科创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雄县政府大楼10层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纳米纤维种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似乎已经不再担心科技成果大规模商业化的资金问题。
在严格的准入机制下,截至10月10日,纳威已成为雄安仅有的15家注册公司之一,其他与之一起上市的公司都是响亮的名字:腾讯、阿里、移动、联通、电信、万科
纳威科创表示,项目所需的土地、房屋等建筑由当地政府提供,初步计划是由当地政府所属的城市投资公司牵头投资2亿元作为次级投资,然后从社会上筹集8亿元,共同成立一个10亿元的产业基金,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
虽然目前熊安新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并不明确,但从近期在熊安新区注册的企业和Navico Chuang披露的信息来看,熊安新区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似乎解决了原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和融资问题。
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登陆雄安
纳维科创创于2017年9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地为雄县经济开发区西区塑料包装城大厦,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
根据以往的经验,当一个工业项目落地时,初期投资主要依靠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融资手段,项目所需的土地需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程序进行转让,因此企业主体的初期成本投资比较大。
虽然Naveco的产业创新项目尚未正式开工建设,但其在熊安新区落地的过程表明,作为企业的主体,其投资主要是科研和技术,而土地和前期资金投入主要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改造落地的常规问题。
纳威科创透露,项目所需的所有土地均由雄县政府提供,项目的所有土地和房屋均归新区所有,不涉及土地出让投资或只需少量投资;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
对于纳威公司在雄安新区所需的10亿元启动资金,安雄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或雄县政府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作为次级债,优先向社会筹集8亿元。双方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作为纳威公司项目的初始启动建设资金,公司不需要大规模自有资金和负债。
目前,熊安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尚未出台,但据Navico称,将会有许多优惠政策。至于投资者所担心的社会资本退出机制,Navico表示,根据熊安新区的特点,它将有别于传统的退出模式,但具体的回报和退出模式没有更明确的机制。
根据纳威科向投资者提供的材料,未来,该项目计划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的股票,资金将来自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组合。目前,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设立了一个基金,基金的各种条款由资本方预先起草,并接受政府的监督。也就是说,如何使融资企业、政府和资本成功对接,对接成功后的条款可能成为熊安新区金融市场的模板。纳威科创造的一个人说。
与此同时,纳威科明确表示,想要土地的投资者暂时不会考虑。
在我国,由于现有的政策、金融结构等问题,一直存在着技术转化的难题,科技与资本难以得到有效对接。据Navico称,如果政府带头设立一个产业投资基金,将解决科技公司难以登陆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带头投资,也将解决社会资本对初创企业信贷风险的担忧。
十亿科技项目
纳威公司一期工程主要是建造纳米纤维固态电池项目。第一类是储能电池,主要用于3c产品、普通家用电池等领域;第二类是动力电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第三类是超大能量输出电池,可用于电站;第四种是电池。
Navico的数据描述了该公司的业务和未来工业着陆计划:它所掌握的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流程和路径,开辟了一条从硅衬底到碳衬底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之路。
Navico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应用和项目落地三大核心业务,建立投资平台、产业化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和社会共享,共同推进科技系统产业化进程。规划工业用地1万亩,主要用于建设研究所、国家材料实验中心、后碳能源谷、8个材料产业示范园区、纤维种植培训学院和科技城等。总投资近1000亿元,预计交付后年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目前,一期工程主要启动能固研究所和纳米纤维植入式固态电池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50亩,投资规模约20亿元,一期工程所需资金10亿元。
Navico透露,启动资金目前不再是问题。
今年9月前后,纳威创创与投资者进行了广泛接触,但大部分投资关注的是企业主体的信用、产品研发的力度以及不明确的资金退出机制。虽然他们对熊安新区本身和项目感兴趣,但他们最终没有参与。
Navico没有披露参与项目启动投资基金的投资者的相关信息。
熊安新区的新型产业模式
关于未来熊安新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经济观察报》记者分别咨询了熊安新区管委会和熊县政府。
雄县县委书记万树军回答:目前,规划正在进一步深化。对人民和历史负责,需要时间来完成规划。请耐心等待新区规划的出台。规划出来后,相关政策就会明确。
据熊安新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熊安出版称,截至9月28日,阿里、腾讯、百度、、奇虎360、京东金融、深广汽、中国发展投资、等48家企业在熊安新区成立了公司,截至10月10日,已有15家企业正式注册成立。
获准结算的48家企业均为高端高科技企业,包括14家尖端信息技术企业、15家现代金融服务企业、7家高端技术研究院、5家绿色生态企业和7家其他高端服务企业。这48家企业包括19家中央企业和21家民营企业,24家北京企业和13家深圳企业。
此前,熊安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陈刚表示,熊安新区绝不会搞土地财政,主要是公租房,政府和人民将作为股东分享发展红利。
在土地供应方面,雄安新区改变了原有的土地财政模式,未来土地使用权将由政府和农民共同分享,企业将不再拥有土地使用权。政府和农民将投资土地并将其转化为股份,成为城市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政府和企业原有的土地增值收益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农民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分配机制。
如果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未来的工业用地领域,工业项目所需的土地将以租赁或股份的形式从政府和农民手中获得,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前期对土地的投资,同时,政府和农民也将获得相对稳定的长期可持续收入,从而实现利益的再平衡。
在产业发展基金方面,今年8月,北京和河北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河北省熊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共同推进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下的熊安新区创新创业子基金,共同寻求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支持,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
同时,北京还支持北京金融机构在熊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推动北京高端服务业向熊安新区延伸和转移。
田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房地产部记者
他曾在《中国房地产报》做过记者。主要关注房地产、工业园区、双创和地产,擅长深度报道和调查报道。
签署
标题:纳维科创千亿科技项目落地的背后:雄安新区试水产业新模式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15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