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分析全球物价缘何普遍“体温低” 或因网络冲击
本篇文章960字,读完约2分钟
据日本媒体报道,全球被称为“经济体温”的价格似乎处于“低温”状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今年6月,包括日本在内,有15个国家的全球价格同比涨幅不到1%。泰国、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价格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今,全球经济的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繁荣,就业率也恢复了,但这并没有带来工资和物价的上涨。主要原因是网络给经济带来的变化。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些变化。
据日本《产经新闻》10月8日报道,自2009年7月以来,美国进入了持续繁荣时期。然而,截至今年8月,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的增幅已连续6个月保持在1%至2%的水平。经济持续复苏的欧元区也是如此。自今年5月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徘徊在1.3%至1.5%之间。这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相去甚远。最近,日本的消费价格指数更加低迷,一直保持在零左右。
根据公众意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价格低,廉价商品从新兴国家大量涌入,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降低了销售成本。专家们密切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世界经济在2016年夏天开始复苏,失业率也很低,但世界上没有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工人的浪潮,因此消费无法扩大,价格也无法上涨。
据报道,美国公布的月度就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工资同比增幅一直保持在2%左右,处于缓慢上升状态。今年春天,日本的工资增长率四年来首次低于2%,降至1.98%。日本、美国和欧洲企业收入中分配给工人的劳动分配率处于较低水平。
瑞穗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田闯指出了这一现象的以下结构性原因。
第一,新经济模式的普及。例如,优步和其他将普通私家车转变为出租车的在线汽车相关服务,以及其他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使得许多传统职业不再需要雇佣全职员工。
第二,雷曼危机后,企业提前增加储蓄,以应对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他们认为与其花钱雇佣劳动力,不如花钱购买更高效的设备。
根据该报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如果发达国家想要提高价格增长率,仅仅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大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对小时工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并促进工人定期加薪。
根据这份报告,在不断加大结构性变化的过程中,所有国家都需要摆脱“依赖央行”的想法,才能实现提高价格的目标。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标题:日媒分析全球物价缘何普遍“体温低” 或因网络冲击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95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