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之父"、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获诺贝尔奖
本篇文章1333字,读完约3分钟
在今年诺贝尔奖的“压轴戏”中,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被称为“行为经济学之父”。作为研究人们非理性经济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之父”,理查德·泰勒被问到:你会如何使用9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这位72岁的父亲继续开玩笑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用不合理的方式花钱。”
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
这位自称“乱花钱”的经济学家,实际上一生都是“理性消费”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理查德·泰勒开创并批判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经纪人假说,并用数学方法和各种现实证据证明了人们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总是存在的。例如,为什么在拍卖中所谓的赢家变成了真正的输家?为什么有些赌徒整天输钱,最后一局孤注一掷,毫无希望?为什么购物者更喜欢在一个家用电器上省钱,而不想在另一个类似的电器上花同样的钱...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评论说,塞勒使经济学“更加人性化”,他的贡献“在经济分析和个人决策的心理分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对经济研究和政策的许多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理查德·泰勒194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自1995年以来,他一直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行为科学和经济学教授,也是决策研究中心的主任。长期以来,塞勒也是世界上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争议的焦点源于他强调事实与权威的传统经济理论之间不一致的倾向。
塞勒研究了实体经济中的许多异常现象,他对异常现象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经济理论的思考,即当现有的经济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决策时,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人们的行为,不断地质疑和思考,弥补了现有经济理论的缺陷。
北京大学新街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勇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理查德·泰勒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他说,当行为经济学第一次被提出时,它也遭到了主流学术界的批评、抵制甚至嘲笑。然而,像理查德·泰勒这样的经济学家通过严谨的研究慢慢扎下了根,这种坚持和严谨值得新街沟的学者们好好研究。
这在中国是一个新课题
“与其他行为经济学研究者相比,理查德·泰勒最大的贡献在于将经济理论应用于政策制定,并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经济学院讲师、密歇根大学行为经济学博士姜鸣介绍说,15年前,理查德·泰勒在美国提出了“储蓄第二年”计划,并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设计了一套方案,即在工资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将工资增长的一部分用于储蓄,从而抵御通货膨胀。理查德·泰勒的计划已经被许多美国大公司采用,所以行为经济学在现实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据报道,行为经济学在中国仍是一门新学科。沿着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当时奠定的方向,行为经济学增加了大量新工具,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新一代技术,以促进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它还与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催生了神经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在交通大学的实验经济学实验中,我们通过有趣的实验进行了行为经济学研究."姜鸣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招募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比如给实验对象支付一笔现金,让他今天就直接拿走,或者在几天内获得更多现金,包括利息。
“这不是一个表面的调查,而是一个真正的金钱的主题,因为只有通过真正的激励,我们才能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人的真实经济行为。”(记者徐萌张伟)
标题:"行为经济学之父"、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获诺贝尔奖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89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