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协:私募资管行业问题需从法律、监管、市场三层面解决
本篇文章3469字,读完约9分钟
人民网(603000)北京9月19日电(记者朱一凡)近日,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党组书记、会长洪磊在“私募股权管理100人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认为,私募股权管理行业问题的根源来自三大问题:信托与委托的关系不明确,一些行业惯例脱离了信托关系的有效约束;投资职能和融资职能不明确,监管重点与实际不符;市场化的信用机制不完善,“信用依赖”削弱了“自担风险”的投资文化。应从法律、监管和市场三个层面入手,系统解决市场制度与市场行为不匹配的缺陷。
以下是演讲的全文。
领导、成员和同事:
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私募股权管理100人论坛”。
继上海私募股权与并购论坛和深圳风险投资与早期投资论坛之后,论坛的第三阶段转移到古都南京,讨论私募股权管理行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我认为这是及时的,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谨代表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国竞争的核心要素。经过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和共鸣日益加强,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风险传染机制显著增加,外部冲击、内部结构失衡和脆弱性的风险不断积累,给金融监管和行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从国际市场来看,2008年后,欧盟推出的《另类投资监管法案》(aifmd)和美国的《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都加强了对私人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运营和信息披露要求。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私人资产管理业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球资产配置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倾斜。efama数据显示,全球私募股权资产管理业务在资产管理总规模中所占的比重从2014年底的36.5%上升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38.8%,绝对规模增加了1.3万亿欧元,凸显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价值。《福布斯》杂志对2017年全球私募股权市场的十大预测中,只有一个预测是针对地区市场的,那就是中国。《福布斯》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来看,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最高的潜在价值。自2016年以来,中国加强了对银行、证券、保险和资产管理领域的监管,努力降低杠杆率,抑制“公平交易”,控制渠道,防止/防止空转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服务坚持主业回归源头。各资产管理机构按照监管要求积极梳理业务规范,完善内部治理,加强合规风险控制。截至2017年9月10日,协会自律管理下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到54.09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长4.9%。其中,公共资金规模11.20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长22.3%;私募股权证券和私募股权基金规模10.25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长31.2%;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私募股权管理业务发生重大调整。经纪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7.67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长3.8%;基金公司专项账户规模为6.53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长2.7%;基金子公司专项账户规模为8.22万亿元,比2016年底下降24.7%;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2155亿元,比2016年底下降24.3%。
在政策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严格的监管不仅会带来存量调整,还会带来新的压力。例如,被动调整导致一些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增加,资本成本上升导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难以加强;监管套利、空资金转移、基础资产不透明、受托责任和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任重在行业发展和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私募股权管理行业存在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托与委托的关系不明确,一些行业惯例脱离了信托关系的有效约束。无论是公开发行还是私募,资产管理活动都具有信托关系所要求的基本特征。首先,资产管理公司用别人的钱而不是自己的钱投资;第二,在管理期间,经理拥有处置资产的完全权利,资产不受投资者的控制;第三,投资者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将资产处置权移交给管理人员,这种信任是动态和可变的。持续信任的基础是管理者能够专业、尽职地对待委托资产,而不是个人关系或简单的契约关系;第四,投资者自己承担风险。如果管理者承诺无风险回报,他们将本质上变成信用管理,而不是委托管理。相反,委托关系只要求双方忠实于先前的合同。只要不存在欺诈或重大过失等限制性条件,管理者就不承担在持续经营中忠实于投资者的法律义务,尤其是将投资者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的义务。在委托关系下,它具有投资者自主意志、设定优先次优股、将投资管理权转移给次优股以及渠道管理的合法性,这与信托原则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实践中,一些私募股权管理活动以契约约束取代了信托约束,只履行了契约中预先约定的责任,却未能履行信托义务所要求的持续责任,这是行业混乱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是投融资功能不清,监管重点与实际不符。资产管理是为投资者服务的金融活动,其出发点是根据投资者的利益组织资源和做出投资决策。融资活动是为资金需求方服务的金融活动,其出发点是为融资方寻找成本最低的投资者。以资金和资产管理计划为代表的投资活动、以投资行为为代表的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活动构成了资本市场的主体。只有市场充分竞争,充分博弈,才能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资产管理监管的重点是资金的获取和运用。在实践中,许多基于单个项目的融资需求以资产管理的形式存在,融资方的监管,如基础资产的信用状况和盈利能力,以及将基础资产转化为可投资目标过程中的信息披露,都超出了资产管理监管的范围。当资产管理“兼营”投资和融资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监管空套利,从而增加金融系统风险。
第三,市场化的信用机制不完善,“信用依赖”削弱了“自担风险”的投资文化。从投资者、资产管理者到基础资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约束,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信用参与市场游戏。在实践中,交易对手选择、交易机制、风险定价等行为仍然过多地基于“许可信用”、股东信用甚至国家信用。个人信贷约束严重不足。在资本方面,“刚性赎回”产品从银行延伸到信托和资产管理,而在资产方面,基本资产缺乏正确的风险定价,“风险承担”约束无法实现实际效果。
这三个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不仅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带来系统性风险,而且模糊了职能监管的界限,使得监管协调更加复杂和低效。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三个层面入手,系统地解决市场体系与市场行为不匹配的缺陷。
从法律角度看,应修订完善《证券法》、《基金法》和《信托法》,充分发挥特别法的专业价值,将各类资产管理纳入统一规范,根据各类资产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确立其法律属性、活动边界和行为规范,为行业统一监管奠定法律基础。
从监管角度看,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整体决策和协调职能,统一资产管理的上位法要求,实现职能监管。要以《信托法》和《基金法》为基础完善监管规则,严格区分合同行为和信托行为的不同要求,明确基金信托活动的界限和具体规则。从投资者、资产管理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需求和市场功能出发,为资产管理的有机成长开辟空空间。例如,大规模资产配置许可证的设立,为具有资金汇集优势和配置需求的银行和其他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托管理渠道。根据信托管理的要求,短期金融管理根据投资者的风险特征和期限特征转化为具有长期优势的大规模资产配置,不仅有效打破了刚性赎回,化解了“影子银行”风险,而且更好地满足了投资者的真实需求,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长期资本,促进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从市场角度看,要推进现代产业治理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在个人信用积累和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推动个人信用在市场博弈竞争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打破市场与监管博弈和监管套利之间的怪圈,促进市场主体回归行业本质,重视自身功能价值和内部治理,立足信用,以持续的专业精神和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各位同事,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依据。规划和实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行业改革三大任务,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和转型的必由之路。今天,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银行、证券、保险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问题,共商行业发展大计,对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行业专家的出席,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标题:中基协:私募资管行业问题需从法律、监管、市场三层面解决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11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大湾区:大动作,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