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在挑战中积极发展
本篇文章2536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娜
自2009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遵循低调务实、有效推进、尊重市场需求、风险渐进可控的原则,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进展最大的是新增特别提款权。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正式认可,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swift的数据,2017年6月,人民币是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占1.9%),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次的调查,2016年人民币占外汇市场的比例超过4%。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国内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有24万家,12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中国境内开立了3520个人民币同业账户,146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中国境内开立了约2.94万个人民币非居民账户。
近几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根据公开报道,我们的记者被整理如下。
六项积极进展
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从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开始,逐步扩展到服务贸易和企业对外投资。目前,人民币跨境使用已全面扩展到对外贸易、跨境投融资、金融交易等涉外经济活动。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汇率成本和汇率风险,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数据显示,2016年,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为9.85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总额的25.2%。人民币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
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稳步扩大。为了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有必要为海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投资的人民币金融产品。近年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明显加快,人民币跨境证券投融资试点稳步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相关工作,进一步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人民币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目前,rqfii试点已经扩展到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海外国家(地区)。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简化手续,为境外央行、主权机构、基金等投资者提供更多人民币产品。国内市场实体在国外发行人民币债券,而海外实体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券)。2016年8月31日,世界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特别提款权债券,进一步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
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快速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缓冲区,隔离了影响在岸市场价格和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风险。自2010年以来,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自由使用不断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形成了以中国香港为主导、多点并行的格局。人民币交易的金融产品丰富多样,包括传统产品如存贷款、债券、股票和基金,以及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和远期。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产品种类甚至超过了在岸市场,人民币产品不断丰富,交易日益活跃。离岸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接受。
“互联互通”,实现金融市场有序开放。沪港通和深港通在内地和香港股市的双向资本流动方面取得了突破。与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相比,“沪港通”具有投资主体更加宽松、额度管理更加灵活、交易成本更低、系统转换成本更低、消除总量等优势,“闭环”资本流动显著降低了资本进出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债券互联”于2017年7月启动,从北行互联开始,不受总量限制,是一种促进现货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闭环管理,有助于支持国际资金的流入。沪港通、深港通以及mainland China与香港的债券通的开通都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符合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也扩大了中国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更好地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各国央行之间的国际合作逐步深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金融体系经历了严重的流动性困难,一些贸易和投资伙伴国家希望获得流动性支持。中国与有关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不仅增强了市场信心,也为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提供了便利。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超过3.3万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储备资产,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与海外央行的沟通与交流,全面向海外央行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并以多种方式向海外央行宣传银行间市场的政策和运作,进一步便利海外央行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多家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调查统计,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为826亿美元,占官方外汇储备的近1%。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方便境外人民币支付,中国人民银行在东南亚、西欧、中欧、东欧、中东、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投入运行,建立了包括境外清算行和代理行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基于cips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支付清算系统。2016年7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成为首个直接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境外机构,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的日常运行时间,以满足全球投资者跨时区的交易需求。
仍然有许多挑战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诸多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还面临着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资本账户管制、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等制约因素。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雷璐在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结算系统主办的“人民币与外汇市场论坛”上表示,市场开放的一个主要结果是促进跨境资金更频繁、更快速地流动,这取决于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表示,支付结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人民币虽已走出国门,但支付结算不方便、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专家表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应从贸易转向基础设施和长期产业投资,以扩大人民币的交易秩序、支付秩序和规模。中国缺乏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市场急需开发衍生品和另类投资产品,以促进金融深化,更好地管理风险。
标题:人民币国际化:在挑战中积极发展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07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再聚焦
下一篇:让人民币国际化的步子迈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