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松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 有利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推进
本篇文章1348字,读完约3分钟
据媒体报道,央行8日下发文件(银发[2017]207号),宣布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从9月11日起,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将从20%调整为0。分析师认为,取消风险准备金将有助于降低长期购汇的交易成本,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转变。
自2015年8月31日以来,央行共发布了三份外汇买卖宏观审慎管理文件。包括对远期售汇征收20%的准备金,将准备金的征收范围扩大到期权、货币互换等外汇衍生品,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扩大对境外金融机构的征收范围。
行业研究指出,开征风险准备金的意义在于,通过大幅增加购汇相关业务成本,打击空人民币的投机势力,稳定人民币汇率;此外,所收集的美元储备可用作央行在一年冻结期内维持稳定的弹药,从而缓解外汇储备的下行压力。
根据CICC的最新研究报告,政策放松的时机可能与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有关。自8月份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在过去的五周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4.0%,对一篮子贸易加权货币升值了2.5%。自9月份以来,人民币升值势头进一步加快。在过去的五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1.6%,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上升了0.9%。
过去几周,自2005年7月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来,人民币以最快速度升值。与此同时,外汇储备水平连续7个月上升,8月份外汇净流入的可能性较高,未来3-6个月中国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外汇净流入。与当前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年前引入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背景是,2015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2.6%,而当月外汇储备下降了939亿美元。
CICC认为,取消外汇风险准备金将促进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的发展,鼓励进出口公司进行外汇套期保值操作,这将有助于中国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转变。外汇远期交易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转变。
根据产业研究,放开购汇准备金可能从两个方面反映央行的意图:第一,央行有意减缓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羊群效应。除了放开外汇储备外,过去两天的实际中间价偏离了适合贬值方向的中间价模型,或者意味着反周期因素开始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相悖,以防止市场向人民币升值方向过度。
第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化,启动新一轮外汇改革。取消外汇储备有助于购汇回归市场化,符合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方向;同时,它将降低外汇套期保值产品的成本,有利于国内套期保值市场的发展。
在外汇业务方面,一方面,在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结束后,衍生品合约的额外储备压力将会减轻;另一方面,购汇需求将再次活跃,这将对外汇期权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取消购汇准备金敲响了新一轮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号角。在美元指数下跌但尚未形成共识预期的窗口期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这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避险市场的发展。随后可能的汇率改革方向包括:将美元对人民币的日内波动幅度扩大至±3%;随着美元熊市开放的进一步确认,中间价定价机制再次调整,从即期双边汇率调整为有效汇率,以跟随美元指数;国内人民币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化,参与者类型、交易品种和交易量进一步丰富。
新华财经客户:权威财经新闻“掌握”,扫描代码或长按二维码下载
标题:央行放松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 有利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推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52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