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减少或取消设置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
本篇文章1880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报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葛卫伟今天介绍了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2015年,教育部在2004年首次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的基础上组织修订。专业设置管理方法建立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动态增加专业的机制。2016年增加了13个专业,目前共有761个专业。重点设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行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立限制类行业和淘汰类行业相关专业。
数据地图:职业教育专题展览,为学生举办职业体验日,引导他们提前规划职业。中新社发布唐照片一、更适合现代工业发展新要求的专业目录
葛卫伟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是最早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之一。早在1963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就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当时的目录主要是参照苏联模式设置的,以计划经济下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岗位作为专业分工的基础,学科化倾向突出。经过四次修订和调整,目前正在使用的201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已经形成,共有19个专业班和321个专业。今年,正在组织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新修订。
2015年,教育部组织对2004年首次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共有19个大类、99个大类和748个专业,同时发布了新的管理办法和专业简介。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建立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动态增加专业的机制。2016年增加了13个专业,目前共有761个专业。重点是增加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减少或取消限制和淘汰类产业。例如,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专业;为了适应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新的形式和新的模式,设立了"健康管理和促进"、"电子商务"和"文化服务"等专业类别;“森林采矿与运输工程”专业已被取消。
二是对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和岗位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
葛卫伟介绍说,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83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计划。随后,根据2010年修订后的中职专业目录,教育部于2014年和2015年分两批制定并公布了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首次规范了中职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于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于2012年公布了首批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今年,根据2015年新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正在组织新一轮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新的教学标准将进一步体现新理念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新要求。例如,修订后的石油化工专业教学标准将更加关注绿色(健康、安全、环保)化工生产技术,并计划首次将“全生命周期”导向的绿色化工和循环经济内容引入化工专业教学标准。
第三,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葛卫伟表示,2014年,我们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德育工作基本任务的意见》精神,在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始制定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课程标准。题目和总体框架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基本一致。目前,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新课程标准在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同时,将进一步引导职业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对接实习标准的真实生产过程
葛卫伟表示,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以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在教育教学领域,首批70个实习标准涉及30个专业(门类),包括农业、汽车操作与维修、护理等。
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是组织顶岗实习的基本依据,旨在规范和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明确了相关专业(班)顶岗实习目标和任务、内容和要求、考核和评价的基本要求。标准将专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规范联系起来,强调实践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引导学校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加强知识应用和技能培训,对于加强标准化管理,保护学生权益,促进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反映行业企业设备技术的专业仪器设备规格
葛卫伟介绍,自2012年以来,他探索、制定并发布了护理、道路运输等9个专业的专业设备规范,并对相关专业培训教学场所、培训设备等提出了规范要求。指导高职院校配备与工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和设备水平同步的实训设备,确保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它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空白。
未来将在专业仪器设备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专业实训教学条件的建设标准,更加注重对接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从培训项目和培训目标的要求出发,除了相关仪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建设标准外,还将提出场地、安全、管理等相关方面的要求,提高标准内涵。
标题:教育部:高职减少或取消设置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37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