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09-21 15:39:03阅读:

本篇文章2293字,读完约6分钟

[文字/观察员网专栏作家徐石]

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彻底改革使东北陷入了长期萧条。到目前为止,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辽宁省经济增长趋于停滞。在中国各省的gdp排名中,辽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排名第三,但现在已跌至第14位。令人尴尬的是,一个拥有高城市化率的传统工业强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被历史上的农业大省安徽超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也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东北人民再也等不起了。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最近,林毅夫同志关于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世界上没有神仙,林毅夫团队提出的建议也不是100%正确,但他们在实地调查研究中的认真态度,以及积极建言、关注民生的真诚态度,都值得积极肯定。毕竟,人们急于解决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比一些下车前乱说话的人更好。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例如,最近,有人把东北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年轻人的“僵化思维”,认为东北年轻人的“没有准备就什么都不是”的观念是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原因。就像古代一样,那些衣着华丽、奢侈浪费的达官贵人并不关心农民家中是否有多余的食物,那些在高档写字楼里喝卡布奇诺的“小资产阶级”并不理解东北年轻人所面临的困难。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上述轻率言论的错误在于其结果:重视“编纂”的不是东北青年,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事实上,“编纂”的概念也存在于其他地方,如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山东省。然而,山东省的经济形势明显好于辽宁省。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三,增长率为7.6%。因此,观点中的因果关系根本不能成立。现实情况是,东北经济缺乏活力,导致东北青年重视“建制”——“建制”意味着最低生活保障,没有“建制”,他们将面临非常残酷的生活。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那些信口开河的“小资产阶级”真的应该去东北体验生活,看看除了“当权派”之外,他们还能靠海上投资和面试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你是在沈北新区的手机工业园一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一个月工作10个夜班,还是在一个私有化的制药厂月薪超过3000元,并接受最低标准的五险一金?你是在一家私人保险公司做跑腿推销员,却不知道你的饭碗明年是否还会在那里,还是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杂工,为学生们临时补习班?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事实上,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说,东北“建制”之外的大部分工作都属于这一层次。如果你亲身经历这种生活,“小资产阶级”还有信心发表“为什么不吃肉末”的“高论”吗?如果你不多和普通人交流,你能否仅仅通过瞥一眼就对东北社会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我在东北生活了很多年,也见证了90年代国有企业的彻底改革。那段痛苦的历史是我最后一次想回忆。东北青年对“立业”的向往,不是主观上的“不思进取”,而是被残酷的现实所逼——他们目睹了父母在下岗潮中被买断,但人到中年却入不敷出,也看到了同龄人的兄弟朋友在私营企业中过着不稳定的生活,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正是这些经历深刻地教育了他们。只有通过“准备”,他们才能有生活的保障,安全感和作为一个男人的最低尊严;相反,如果没有“当权派”,就会像父母和同龄人一样,而空的崛起是极其渺茫的,很难养活一个收入微薄的家庭。有什么尊严?只有当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时,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说白了,在中国东北遍地开花的网络红锚不是因为缺少就业机会和空的崛起而被迫退出的?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声称这个国家治理不善是由于人民的愚蠢和无能,扔掉这个罐子不是一个笑话吗?同样,一些人把中国东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归咎于普通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有地区歧视的嫌疑。如上所述,除了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之外,东北地区没有多少稳定的高薪工作。这是因为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传统产业已经崩溃,但新的产业还没有培育出来。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东北传统产业的崩溃是国家层面战略调整的结果。在计划经济时代,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扮演着国家工业化的“输血”角色——国家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将东北企业的利润用于其他地区的工业化建设,东北企业也以援建的形式输出人才和技术。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大幅开放,东北企业的产品在国外企业的高端工业品面前没有技术优势。此时,东北企业应该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推动技术升级。但是,大部分利润以前都已经上缴国家,没有留在企业内部;偏偏在这个时候,东北企业的投资减少了,这使得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接下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倒闭、扭亏为盈,上演了电影《钢琴曲》中那些辛酸的场景。回顾过去,许多原本希望做好的企业被残酷地活活打死,整整一代技术工人被顺便废除。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电影《钢琴师》从真实中渗透到人们的心中——最优秀的装配工、脚轮工和磨坊主,他们在下岗的浪潮中浪费了自己的技能,沦落到秦琼卖马的境地。战略决策失误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还会毁掉普通工人的生活。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新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但直接关系到地方干部的水平和能力。

“下岗潮”后,东北长期缺乏具有战略眼光的经济干部,经济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在这一时期,东北地区滋生了“中国卡约”等肮脏的官文化,进一步阻碍了优秀干部的产生。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纵观全国,东北地方干部的水平和能力是不可恭维的。比如,王民在担任吉林省委书记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产业升级,而是把出售省属国有企业当成了所谓的“政绩”。这种扔掉锅碗瓢盆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愤慨和不满。直到2009年,数以万计的同钢工人的吼声打断了王敏的官场梦想,随意出售省级国有企业的气氛才停止。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寒暄的不止是王敏?辽宁选举拉票受贿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省级重大案件,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大选举制度,涉及数十名地级以上干部。这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干部通常用他们的精神。

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1

2

3

下一页

剩余全文

标题:徐实:如何治好东北的“慢性病”?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18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