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化园蜕变的“临海故事”:“脱胎换骨”勾勒改革发展
本篇文章2234字,读完约6分钟
本报台州8月22日电(记者邵,实习生)浙江是医药大省,医药产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然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污染严重,企业“低、小、散”的问题一直存在。
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地区的临海,在“逆势”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临海人在17年的时间里建成了医药化工园区,在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医药化工已成为临海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近200亿元,占临海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单词转换与数据密切相关。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临海下定决心要打破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回收利用,这迫使企业转型升级。从灰色到绿色,从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到适合居住和做生意的工业新城市...临海医药园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艰难过程中找到了发展方向,找到了发展信心,成为绿色发展的典型范例。
溶剂回收项目宣传部提供了朝阳产业遭遇成长困境的照片
临海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诞生的地方。
“今年夏天,村民家的窗户终于敢打开了。”临海市土城镇的村支书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土城村靠近临海医药化工园区,最近的距离不到500米。多年来,村民们对这个“邻居”有着复杂的感情。
据金介绍,在医药园建成之前,滩涂附近的土城村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弱村。“那个盲女,当她听说她是土城村的一个年轻人时,转身离开了。”
从临海医药化工园区第一家企业的奠基,到所有入驻企业的落成和开工,短短几年间,成千上万的工人进入园区,土城村成了热闹的空.许多村民建了三层洋楼,他们的年收入增加了很多。
我的钱包鼓了起来,我的麻烦来了。医药化工园区内聚集了4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和60多家合成革和电镀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排放废气的重污染者。
“当公园开始时,它的重点是发展照明和环境保护,进入公园的门槛很低。”浙江化工原料基地临海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陈敦源表示,这导致一些企业“三废”排放,园区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空:煤气发臭,水变黑,土城村民和制药企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方面,医药产业被誉为“永恒的朝阳产业”,也是浙江八万亿产业中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企业污染环境和影响周围村民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处理好与周围环境和村民的关系。循环转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因此,临海以建设“绿色医药之都”为目标,加大了园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并通过循环转型迫使园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氢气回收项目宣传部提供了一张“绿色发展”和强制转型升级的照片
为了改善环境,临海医药化工园区正在进行循环转型升级。在精简现有企业数量的基础上,以环保和资源化的方式回收生产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产业集群和高端产品的绿色发展。
为此,临海市关停了医药化工园区的小排量和小排量排污企业,并责令13家不符合环保标准、不愿改革的企业退出园区。其余的企业则迫于高标准的生产要求,走上了绿色生产的道路。
记者走进浙江瑞博制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位于临海医药化工园区的核心区域,四周绿树环绕,就像来到了园区。成排的樟树巧妙地将办公区和生产区分开。空空气中没有强烈的异味。
在生产区,20个符合回收改造要求的塔与密集的生产管网相连,排放的废物重新收集。溶剂挥发成空气体,成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但如果回收,它们是制药的珍贵原料瑞博药业副总经理许家军表示,新设备溶剂回收率达到90%,为企业节约了数百万元的生产成本。
企业转型可以实现小生产周期,同时,医药园区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大循环。例如,园区内的临海联盛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一套新的氢气回收系统,将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氢,并通过管道出售给气体管理公司,改造费用两年即可回收。
目前,临海医药化工园区使用中央补助资金28.9亿元,完成改造项目29个,基本实现了企业小流通、园区大流通的改造工作,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医药绿色清洁生产的典范。去年,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大大减少了“三废”的无序排放。
“生产与城市一体化”开启美好未来
临海医药化工园区循环改造的基本实现,给泰州湾带来了新的想象。今年3月,依托临海医药化工园区和临港工业城,浙江头门岗经济开发区宣告成立。未来,它将成为一个集生产、城市、宜居于一体的城市发展新高地。
从村民无法回避的污染源到吸引人才落户的新城磁极,绿色仍将是临海医药化工园区的发展背景。
“根据开发区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的理念,建设医疗园区不是为了驱赶人群,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临海医药化工园区招商局局长向俊民表示,下一步,医药化工园区在继续做好循环发展的同时,要注重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整体生态景观营造,真正体现宜居性和产业性。
目前,占地1000多亩的生态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全马力的制药企业就在园区附近。
“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支持,也是医疗园区自身发展的需求。”临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拥有一个清洁、良好的环境是药品安全生产的前提。
许嘉俊告诉记者,他经常访问德国、日本等制药业发达国家。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一些大型制药厂环境优美,靠近居民区。居民和企业之间没有冲突。"这是制药公司的最大回报,也是药品质量的保证."
如今,土城村生机勃勃,村民与制药公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去年,永泰、万盛等30多家企业为土城村筹集了近1000万元,帮助该村开展了消除劣质水和美丽乡村建设。(结束)
标题:医化园蜕变的“临海故事”:“脱胎换骨”勾勒改革发展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88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