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和自律提供标准支撑
本篇文章3401字,读完约9分钟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互联网金融标准化项目列为五大重点项目之一,要求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行业管理、产品服务、信息技术、运营管理等互联网金融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金融标准化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就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所所长朱勇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就计划中互联网金融标准化项目的内容、意义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记者:首先,我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互联网金融标准化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朱勇:互联网金融标准化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信息披露、数据统计、信用信息共享、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互联网金融业管理标准。为适应普惠金融和移动金融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互联网支付、点对点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网络安全、信息交换、身份认证等信息技术标准,制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用管理等互联网金融运营管理标准。探索金融领域新兴技术的应用标准。探索互联网金融标准与测试认证资源深度整合,提高互联网金融标准化服务水平,开展互联网金融机构标准化试点,推进互联网金融机构标准化,推进机构服务标准自我申报。
记者:在您看来,为什么《规划》明确将互联网金融标准化项目列为五大重点项目之一?实施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程的意义是什么?
朱勇:实施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程,有利于首先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网络金融监管,制定和实施业务管理规则和行业标准是网络金融监管的重要支撑。实施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程,明确和统一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统计监测等规则和程序。,有利于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降低行业整体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其次,有利于加强网络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长尾”客户大多对金融产品的内在风险认识不足,容易被“高回报”所诱导。引导从业人员服务流程规范化,推进从业人员服务标准自我申报,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合规意识,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有利于引导网络金融的规范化发展。网络金融机构起步较晚,在风险意识、服务能力和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实施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程,明确产品设计、营销宣传、风险管理等标准要素。,加强各方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将有助于建立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行业秩序。
最后,有利于提升网络金融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各国关于技术与金融一体化的讨论和实践日益增多。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应用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标准化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快互联网金融标准化进程,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制定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很快,你刚才提到标准化在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朱勇:“根据业务类型制定业务管理规则和行业标准”是国家赋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国家标准委员会、黄金标准委员会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协会按照“顶层设计”和“急需优先”相结合的思路开展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是加强互联网财务标准的组织建设。2016年12月,经国家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互联网金融标准工作组在北京成立,协会为牵头单位,正式全面履行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建设职责。2017年7月18日,协会在北京海淀中关村成立了互联网财务标准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财务标准的研究和实施。黄金标准委员会互联网金融标准工作组和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所的成立,将有助于政府、行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和推进互联网金融标准化,提升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是加强网络财务标准体系建设。2016年10月,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定》。2017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集团标准管理办法》正式发布。2017年5月,协会正式通过国家集团标准信息平台注册。这些制度的实施为互联网财务标准的宣传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三,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标准体系。互联网金融标准体系是金融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互联网金融标准编制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协会积极加强互联网财务标准顶层设计,大力开展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互联网财务标准体系。目前,标准体系框架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的五大标准:通用基础、产品服务、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和行业管理,涵盖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流格式。
第四,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领域关键标准的制定和颁布。目前,《互联网财务信息披露个人点对点贷款》已于2016年9月正式发布实施。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息披露标准已经完成专家评审,并将在下一步提交评审和发布。2017年7月28日,协会召开了集团标准制定工作回顾会。个人点对点借贷合同要素、个人点对点借贷资金存管、互联网金融云计算、互联网金融收债、直接银行等领域的十大集团标准通过评审。
第五,切实加强互联网财务标准的实施。例如,为推动一系列互联网财务信息披露标准的实施,协会于2017年6月在天津推出了全国互联网财务登记和披露服务平台,建立了对从业人员信息披露的积极激励和公众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从业人员认真执行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要求和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六,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试点工作。2016年11月,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通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为第一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单位。试点的目的是引导建立新的标准化服务业模式,提高标准供应的质量和效率。2017年5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批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应用的支付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试点项目。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制定具有支付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加强支付机构的风险管理。
第七,加强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201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金融技术咨询小组和数字现金安全工作队。在黄金标准委员会的组织下,协会派出两名专家参与工作组的工作,旨在积极跟进金融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对iso/tc68改革的后续研究,提高国际标准治理的参与度和能力。
记者:下一步,协会将在标准化工作中继续推进哪些工作?
朱勇:协会将认真落实《金融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的要求,在国家标准委员会、黄金标准委员会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以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所为平台载体,以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化水平为目标,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广大成员机构的力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行业专家和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来说,研究工作是通过问卷调查、研讨会、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的。,形成互联网财务标准要求清单,滚动完善互联网财务标准体系,为制定具体标准提供依据和指导。二是根据行业现状和实际需要,在互联网金融标准体系框架下,继续组织成员单位重点制定风险防控、消费者保护、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并提高标准供应能力。三是针对标准化人员、成员单位标准用户等不同对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培训。四是加强市场调研,不断研究国内外互联网金融标准化的现状和趋势,深入宣传和实施互联网金融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互联网金融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五是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工作,为行业提供标准制定、实施、咨询和培训等标准化服务。同时,我们将推进支付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试点项目的实施,制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探索建立认证体系,为下一步以其他形式推广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和认证奠定基础。
实施网络金融标准化工程有利于加强网络金融监管。其次,有利于加强网络金融的消费者保护。第三,有利于引导网络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最后,有利于提升网络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标题: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和自律提供标准支撑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59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全面客观看待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
下一篇:印度经济“底气”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