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探索建立对口帮扶与援建地区劳务协作长效机制
本篇文章2276字,读完约6分钟
广东省东莞市干部、土默苏克市副市长康宁(左一)带领昭通新员工到草湖镇生产企业车间了解情况。本报记者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土默苏克市和云南省昭通市是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支援地区。他们成功地将援建与援助结合起来,促进了两地劳务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贫困地区家庭的整体迁移被用来解决当地的扶贫问题;另一方面,探索了解决南疆人口集聚和人口结构调整问题的新途径
6月12日上午,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新员工谢和他的妻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土默苏克市草湖镇春兴纺织厂老员工的带领下参加岗前培训。
谢告诉记者,他从未见过现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工厂,也没想到荒凉的南疆会被树木遮蔽。
今年5月,广东边防指挥部派人到云南省昭通市进行深入的劳务合作对接,促成了与昭通市彝良县签订劳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两地劳务合作的长效机制。
谢夫妇是在这种背景下第一批来到三水市工作的员工。
仅仅过了三天,谢就决定在这里“扎根”。除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这对夫妇在草湖镇连续工作18年后,将获得他们现在居住的住房,并办理财产转移手续。
这在谢眼里是“一件到处都找不到的好东西”。
援助援助地区是“已婚的”
云南省三石市和昭通市都是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支援地区。
今年3月初,东关援疆工作队队长康宁作为新疆图木舒克市副市长,带领工作队对昭通市下辖县乡当地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通过贫困地区家庭的整体迁移来解决当地的扶贫问题,同时为解决南疆人口集聚和调整人口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昭通市是全国三个贫困人口超过100万的地级市之一,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数据显示,昭通市有300万中青年劳动力和190多万富余劳动力。
另一方面,近年来,三十滴水在东莞同行的帮助下发展迅速,第二、三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尤其是广东省在此建设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草湖工业园,拥有大量的空就业空间。
这样,云南土司与昭通三个师的合作就有了双赢的基础。昭通承诺保护当地被拆迁人口的土地所有权和权利,并减轻被拆迁家庭的担忧。
达成共识后,经过深入调查和宣传,双方决定以高寒地区彝良县林纾村和乔杉镇为试点,在近期内实现部分人口的迁移。
“促进外来劳动力向三石屯市的转移和安置,进一步优化当地人口结构,是东莞今年援助新疆的一项重要任务。”广东边防司令部副司令王再华说。
王再华介绍说,建立昭通市三师图市与彝良县劳务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彝良县剩余劳动力向草湖镇转移,不仅解决了草湖镇本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促进了东莞市对新疆三师图市产业援助项目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人口转移和就业增加了昭通市彝良县贫困家庭的收入。
“夫妻工作者”享受11折优惠
今年5月11日,第三师土司第四十一团、昭通市彝良县政府、广东援疆工作队和广东省第五扶贫合作工作组在昭通共同签署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土默苏克第四十一团与昭通市彝良县人民政府劳动合作(人口转移)框架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康宁承诺,第三师将积极接收和安排宜良县转移人口到41团草湖镇相关企业就业,妥善解决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全面落实各项吸纳劳动力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努力为转移人口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在当地找到工作,稳定生活。
事实上,许多贫困地区的劳动者不愿意去其他地方工作。除了“无法离开家园”的感觉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家庭和孩子。昭通市土司三区和彝良县建立的劳动合作机制的核心是针对“夫妻工人”的家庭,解除他们与家人分离的烦恼。
翻开《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草湖镇工业园区对接试点方案》,记者看到,为鼓励新招聘的“夫妻工”落户草湖镇,该方案给予了11项优惠政策,包括安置补贴、住房保障、培训补贴、收入保障等。
在众多优惠政策中,安置补贴引人注目。根据这项政策,新员工和夫妇与在草湖镇注册的企业正式签订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工作六个月后,每人每月可获得800元的安置补贴,最多一年;如果新员工和夫妇在工作期间进行户籍登记,从他们进入家庭的第二个月起,安置补贴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安置补贴可连续领取7年。
更诱人的是,如果夫妻双方在草湖镇连续工作18年并继续工作,他们将获得一套现房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在子女入学方面,户口已迁入曹湖镇41组的新员工的子女可享受15年免费教育,适龄学生可入校就读。
克服困难,扎根南疆
6月9日晚,在的带领下,包括谢在内的昭通首批新员工抵达草湖镇。第二天一早,他们去了东春兴纺织厂。
“真的没有想到!副市长亲自去云南接我们去南疆工作。”谢对说道。
谢的家位于昭通市宜良县角魁镇。十多年前,三兄弟住在一所老房子里。“我们在一个高山地区。靠几英亩土地养活一个活人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连老婆都没有。”谢对记者说。
几年前,谢也去沿海地区工作,但他没有技能,收入也不稳定。这次,在彝良县工作的表哥介绍下,我决定去新疆。
谢一行对现代化的厂房和贴心的住宿安排印象深刻。“你不用上班就可以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家具、家用电器和日用品都有,你可以待在包里。”谢和他的新婚妻子王健芬都在微笑。稍微稳定后,谢通过微信朋友圈与亲朋好友分享了自己的喜悦和草湖的美景。“南疆是沙漠戈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我来到这里,我发现它就像一个有树的天堂。”。
“我哪儿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东西!”谢说:“晚上出去工作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在哪儿睡觉。”虽然只在这里呆了3天,但我们决定留下来,克服一切困难,在这里扎根。将来,当一个孩子出生时,我们可以享受15年的免费教育。(经济日报记者杨铮通讯员赵红杰)
标题:东莞探索建立对口帮扶与援建地区劳务协作长效机制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58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