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本篇文章1908字,读完约5分钟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继续推进能源供应体制改革,推动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提高质量和效率型转变,天然气、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分布式能源已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中国金融信息网(记者徐曼陈文献)2017年8月9日(第13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在京开幕。与会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能源供应可靠性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继续推进能源供应体制改革,推动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天然气、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分布式能源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雨晴在论坛上发言时指出,分布式能源具有高能效优势,是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必要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模式。
“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放缓,供给保障压力明显缓解,供需相对宽松,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根据“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目前我国传统能源产能逃逸序列问题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天然气消费市场亟待开发,清洁能源替代任务艰巨,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较低。
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目标是优化能源系统的效率。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说。
能源是分散还是集中,与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和能源需求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周进一步指出,过去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这决定了中国的设施越来越大,能源系统越来越集中;但是现在,随着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加速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000591)本身是分散的,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如何更好地直接利用这些能源。
分布式能源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共有51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产,装机容量382万千瓦。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底,全国将建成147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装机容量1654万千瓦。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根据目标,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达到6000多万千瓦,到2017年6月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达到1743万千瓦。分布式能源在中国仍有很大发展。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分配贯穿与主要能源相关的“十三五”规划。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加智能能源(600869,诊断股份)(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的通知》、《关于推进多能源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微网并网建设试行办法》等。这对分布式能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认为,目前分布式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多元化。发展分布式能源,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应该共同努力。第二,多维度。光电、气电、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取得突破。第三,多模式。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大型能源公司,每个人都参与、创新和享受。第四,多融合。大量的创新是协同创新、合作创新、整合创新和融合创新。
目前,一些企业在分布式能源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梁爽节能(600481)系统有限公司溴冷器技术部经理刘殿寿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产品性能系数高于国家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采用溴化锂吸收式产品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效可达85%以上。武汉郭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敏介绍,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分布式能源项目,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实现了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低碳环保,对湖北省和武汉市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然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周敏表示,由于政策不明确,政策执行困难,分布式能源项目在备用容量、用电方式、政府减免税、天然气价格折扣等方面面临挑战。此外,企业希望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分布式能源项目一般都是新建项目,初始生产率往往不到50%。然而,企业只有在负荷利用率达到60%-70%时才能盈利。如何在培育期实现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经济性还有待考虑。
新华财经客户:权威财经新闻“掌握”,扫描代码或长按二维码下载
标题:分布式能源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21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