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账号注销难背后暗藏玄机 用户担心导致信息泄露
本篇文章1873字,读完约5分钟
一些网络公司出于各种原因拒绝注销他们的账户。业内人士表示,注册量高,容易吸引投资
取消网上账户的困难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
调查动机
社交媒体、购物网站和各种应用客户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波网络服务“落户”用户手机。要体验这些服务,用户必须首先填写他们的个人信息,然后成功注册他们的帐户。然而,如果有一天用户不想使用这些功能,如果他们想取消这些帐户并删除他们的个人信息,就不像注册那么容易了。作为用户的个人权利,为什么很难取消账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网站和应用层出不穷,人们在使用这些网站和应用时往往需要注册相应的账户。
然而,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出于各种原因,一些用户想注销他们申请的网上账户,但注销过程繁琐,无法完全注销。
用户不能取消他们的账户,担心信息泄露
在湖北武汉工作的陆川向记者讲述了他取消网上账户的经历。
据陆先生说,他曾经向一家大型网站的客服申请注销他的账户,但他一直没有回应,所以他不得不离开。
采访期间,陆先生将自己与该网站金融平台客服的聊天记录发给了记者。今年10月26日,陆先生想在该网站推出的金融平台上解卡,得到如下回复:由于你的用户名与该网站推出的社交媒体共享,你不能单独注销。请放心,我们有第三方保护机制。您的信息通过非常严格的技术进行加密,最大限度地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只有当您登录到客户端并点击“财务管理”时,您才能看到隐藏的信息。
此外,陆先生还通过网上聊天和电话联系了相关客服,希望取消他不打算继续使用的账户,但大部分客服回复说系统设计程序中没有取消账户的链接,或者暂时不能取消。
当鲁先生询问他不能取消的原因时,他没有得到有效的答复。
“一般客户服务会说我可以放心,他们会保护我的信息。”鲁先生说。
你为什么要取消你的网上账户?陆先生说,“我主要是担心太多的网上账户会导致我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例如,当我修改云服务提供商的个人信息或社交媒体的相关信息时,我需要用我的身份证进行验证。网络账户中的信息量太大,这也涉及到银行卡。如果网络账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将会出现一系列其他问题,甚至威胁到个人安全。
用户活动越高,广告就越贵
为了找出难以取消在线账户的原因,记者打电话给一家共享自行车公司、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和一家外卖公司的客服人员,理由是想取消账户。
记者从共享自行车企业客服人员处得到的回复是,目前平台只能取消用户账户的认证,不能取消整个账户。如果身份验证被取消,身份验证信息将不会保存太长时间。身份验证的取消由后台人员执行,用户暂时没有此权限。此外,当身份验证被取消时,将由用户自己进行验证和确认。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用户为什么不能自己注销时,客服人员回答目前功能还不完善,以后会进一步优化。
如果你不能自己注销,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客服人员回答说,目前用户用手机登录时,会通过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别人是看不到的。而对于用户的订单,后台只能在30天内查询。例如,作为学生认证用户,将来毕业后认证将被取消,其他人无法看到该学生用户的相关学校信息。对于社交用户,身份验证需要用户名和身份。如果它们不匹配,身份验证将不会通过。同时,公司的身份认证系统也与相关部门相连。公司平台上只有一个身份证号,不能绑定第二个账户。
对于同样的问题,记者从一家社交媒体的客服人员那里得到回复,如果账户被注销,用户现有的登录名和昵称将不会被释放,用户将无法再次注册被注销的手机账户,只能在用户的普通手机客户端上注销。网络版暂时不提供取消账户的渠道。
记者问为什么网站版暂时不提供销户渠道,得到的回答是网站版暂时不能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因为它涉及到大量的用户信息,将来系统升级时会不断完善。此外,由于用户可能绑定到支付宝或第三方登录涉及密码账户安全等问题,后台无法为用户注销。
“我们已经为您注册并提交了取消您帐户的申请。稍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会注销您的帐户。”一家外卖公司的客服人员这样回应记者。
当记者问他是否只能在后台手动注销时,客服人员回答说用户不能自己注销自己的账户。目前,用户没有这个权利,产品也没有这个功能。账户被注销后,用户只能再次注册其他手机号码。
为了进一步了解取消网络账户困难背后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
据产品经理称,难以取消在线账户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特别关注注册的服务器用户数量和运营过程中的日常用户活动。如果注册用户和用户活动的数量多,广告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投资者将根据用户数量来评估投放的准确性。企业的用户基础越大,就越容易吸引投资者。
标题:网络账号注销难背后暗藏玄机 用户担心导致信息泄露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19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