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7)》发布
本篇文章822字,读完约2分钟
■智囊团动态
新京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第一份西部大数据支持的智库报告《中国智库影响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决策、专业、舆论、社会和国际影响五个角度对473个智库进行了评估,包括国家智库、地方智库、大学智库、社会智库和港澳台智库;根据这份报告,2016年,中国新智库的建设将呈现出三个特征:显性竞争、扩展增长和聚焦问题。
《报告》还提炼了2016年中国智库在空的发展特点和结构。首先,中国的高质量智库在空不断收紧,聚集在四大板块: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第二,智库影响力方阵的“1+3”格局已经形成。国家智库占绝对优势,而地方智库、大学智库和社会智库的发展相对均衡。第三,智库有明显的行为惯性和偏好,比如倾向会议或倾向讲座。数据显示,智库举办的国际会议占会议总数的1/3,国家智库和大学智库为国际会议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2016年智库举办的讲座数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讲座主题集中在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第四,专业影响力是智库建设的缺点。第五,大众媒体积极参与这场运动,对智库的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驱动”、“创新创业”和“产能过剩”是《报告》收集的热点话题。2016年,中国出版了10,247份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政策研究文件,其中包括3,196份政策文件。
根据该报告,中国的智库建设处于“数量”和“质量”的双轨之下。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鼓励智库高瞻远瞩,打造世界级智库品牌;完善竞争机制,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实施放水和养鱼,优化智库发展的软硬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完善事件前后沟通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搭建智库成果转化平台;完善内部分工,建立适合个人需求的激励机制。
标题:《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7)》发布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84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