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开发工业旅游 产业发展从黑色到绿色
本篇文章2149字,读完约5分钟
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以五大工业基地为核心,将刚性的矿冶文化与柔性的生态环境无缝连接。一方面,它保护遗址,并宣布世界级和国家工业遗产;另一方面,发展工业旅游形成了工业文明的集群效应
如今,当你走进湖北省黄石市的大冶铁矿时,你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记者看到工厂被绿荫包围,巨大的矿山机械和蒸汽机车静静地停在公园里,诉说着矿冶文化。与此同时,在长2.2公里、宽900米、横截面108万平方米、最大垂直高度为444米的矿坑周围,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场,占地400万平方米,被称为亚洲第一个人工“天坑”,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有人认为,将武汉和当地的固体废物掩埋在坑中可以持续近100年,回填坑也可以减少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然而,眼光独到的黄石人却另有“打算”。他们对这一独特的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和创新,精心将天坑改造成以汉冶矿坑旅游区和垦区生态旅游区为核心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并成功将其建成国内为数不多的4a级工业旅游景区之一。
将资源用于转型
“从探矿、采矿、矿山深加工到发展工业旅游,大冶铁矿已经走上了‘资源转化、资源跳出开发’的新路子。”黄石市委书记马旭表示,要以工业旅游引领城市转型,黄石应积极探索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的有效途径。
有3000多年的铜矿开采和冶炼历史,1700多年的铁矿开采和冶炼历史,600多年的石灰石开采和冶炼历史,100多年的现代钢铁和水泥制造历史……黄石建有矿山和城市工厂,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和汉冶萍公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和水泥生产的摇篮。专家指出,在全球旅游和旅游加的发展趋势下,中国工业旅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五年,中国工业旅游将进入发展黄金时期,游客接待总量将超过10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抓住这一机遇,近年来,黄石以五大工业基地为核心,将僵化的矿冶文化与灵活的生态环境无缝连接。一方面,它保护遗址,并宣布世界级和国家工业遗产;另一方面,发展工业旅游形成了工业文明的集群效应。
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完整的工业旅游资源体系,包括有着3000多年工业文化沉淀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近代工业文明成功的华新水泥(600,801)、汉冶萍钢铁厂等旧址,目前全国闻名的金牌、新野港、三鑫金铜公司等知名企业,以及黄石矿山博览园、黄石地质博物馆等专用场馆。湖北省有一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和一个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黄石矿业工业遗产是湖北省唯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初步名录》的工业遗产。
寻找新行业的突破
黄石市投资54.5亿元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对大冶铜绿山商代至汉代的铜冶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保护开发;修复和完善湖北新野港晚清汉冶平公司现有冶炼场地;中国近代三大水泥厂之一的华新水泥厂旧厂区将建成矿冶文化博物馆,同时推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世界铁城旅游综合体、徒步旅行路线等重点项目建设。
“工业旅游的发展也迫使黄石从一个工矿城市转变为一个生态城市;工业发展已经从黑色转向绿色,从制造转向创造。”黄石市市长董卫民表示,五年来,黄石市投入600多亿元支持产业生态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由“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高碳到低碳、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其中,有色金属产业位居1000亿元产业集群之列;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印刷电路板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平方米。黄石正成为中国第三大印刷电路板产业集群。同时,万达、沃尔玛、吴尚、上中、亿赞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成,区域服务业集群形成加快。
工业旅游主要景区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新钢特钢产能、实现利润和吨钢利润居全国第三位;大冶有色率先实现了中国铜冶炼的清洁生产,产能从中国第五位跃升至第三位;“百年老店”华新水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进入污泥垃圾处理行业,其“水泥窑固体废物高效生态协同处置成套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环保龙头企业。
迈向生态城市
发展工业旅游,保持青山绿水已经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和生死线。今年5月,黄石“河长”正式上任,开始了污水处理、防洪、排水、保水、节水的“五水联动”。"最好是丢失一些经济指标数据,坚决不要黑污染gdp . "随着前几年1000多家“五小企业”被一个壮汉扭断了手腕,实现了全区无“五小企业”,黄石继续下大力气,先后否决了100多个具有重大环境风险的工业项目。
随着工业旅游的发展,黄石让绿色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和日常生活细节。西赛山电厂和华新水泥的烟尘污染物排放数据实时公开,供人们监督。人们也很高兴看到20只黑天鹅在新野钢铁公司的污水处理池中游泳;东北公司前的污水池里,五颜六色的金鱼在玩耍。近年来,黄石投资30多亿元,绿化面积49.6万亩,发展林业基地10多万亩,生态修复山塘300多处,复垦绿色工矿废弃地90万亩。
如今,黄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体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已连续7年达到310多天。放眼望去,远山如戴,清水如镜;听听这首歌,草和树正在拔节,花儿也在渐渐开放。昔日的“淡灰色”城市现在是“半城、半城、半城、半湖、碧水、蓝天如画”。(经济日报记者郑通讯员丁元石)
标题:湖北黄石开发工业旅游 产业发展从黑色到绿色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78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