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融合激发制造业活力
本篇文章914字,读完约2分钟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目前,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整合的整体水平与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步伐不相适应。下一步,我们应该对下一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惊小怪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实施结合起来,加快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是有必然条件的,这不仅包括网络大国和制造业大国的双重优势,还包括顶层规划和各项政策的战略支持,这将进一步激发制造业的活力、潜力和力量,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推动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和产业形态深刻变革的重要起点,也是实现实体经济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核心。许多制造企业主动拥抱信息技术,重构制造技术体系和价值链体系,提高智能服务水平,创造异地协同R&D设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新的竞争优势,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在一体化的驱动下,中国大量的先进制造业已经攀升到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全社会对制造业信息技术创新的意义有了更加一致的认识。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整体融合水平并不适合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步伐。首先,深度的缺失体现在制造企业在R&D生产和营销的全过程中应用深度不足,信息技术在各个环节的应用不均衡,导致重销售轻R&D的问题..二是广度不够,体现在大企业和新兴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然而,由于认识不足、成本制约、技术缺乏等因素,中小企业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上不够活跃。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有必要对“新一代”大惊小怪。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化和催化,带来了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巨大变化和调整,也成为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抢占高端产业的焦点。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是改变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产业形式的根本。中国企业应加大R&D和应用的力度,在这方面尤其是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企业应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深化制造与信息技术融合、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方向之一,依靠工业互联网实现R&D设计、生产、配送和服务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丰富和普及对于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信息技术尤为重要。引导和支持信息公共服务组织和平台建设,形成多层次的综合应用公共设施。大企业要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依托核心企业整合产业链,将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特别是覆盖和支持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实现共享、融合和共同提升。(黄鑫)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方圆珍
标题:加速融合激发制造业活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71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