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郭庄村马永华:博士驻村书记
本篇文章1090字,读完约3分钟
“这里有400多亩莲藕池,莲藕、泥鳅、鳗鱼立体套种其中。我一年能挣多少钱?这个账户是马两年前给我算的!人是医生!”当记者来到河南省沈丘市汴宿口乡郭庄村南的君民莲藕种植基地时,经理站在一片绿色的荷叶边微笑着。
单(化名)提到的“博士秘书”,是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副处长,经济学博士。2015年,他被组织选中来到南郭庄村担任该村的第一任书记。
郭庄南村位于沈丘县边禄口乡东南部,总人口3979人。大多数村民以种粮为生,收入增长缓慢。其中,有263户贫困家庭,924人已经办了卡。
“好的劳动力出去工作,留下一些年老、虚弱、生病和留守的妇女。摆脱贫困的最大“拦路虎”是村民没有办法挣钱。”马永华认为南郭庄村贫困的原因主要在于观念落后。“当你闲着的时候,每个人都无事可做,所以他们聚在一起打牌,玩‘大山’,而不是用他们的头脑去创业。”
“要改变每个人的旧观念,就说不,让他们看到好处。”随着人们对郭庄南村的情况和人们的感受的日益了解,马永华的扶贫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除了修建群众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道路、路灯和村庄之外,马永华还一直在寻找挣钱的方法和南方郭庄的致富带头人。最后,80年代出生的青年山接君出现在他的眼前。
山接君(音译)是一名早期的大学生,他从郭庄南村的农场大门跳了出来。2014年,他回国创业,种植了莲藕。从9点“练手”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规模扩大到50亩,成立了君民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池塘里,泥鳅、黄疸病、泥鳅疏松土壤,黄疸病吃浮游生物,它们的粪便变成肥料,这可以促进池塘水的生态环境的平衡。”马永华经常给山接君一个“诡计”。通过“立体套种”,山接君的平均每亩收入达到2万多元。其他村民很羡慕,于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200多亩。
为了帮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南郭庄村于2016年底成功申请了集体经济试点村,并获得了150万元的项目资金。自此,郭庄南村开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
“现在,在我们村里,我们通过转让土地来获得地租,到基地去工作并获得工资,还有闲钱参加合作社来获得红利。”张爱华,一个曾经的贫困家庭,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家庭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成了一个“鸡老板”,成了她周围贫困家庭的帮手。
“让一个村子脱贫致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扶贫的关键是把“普遍受益”变成“精确”,把“援助”变成“发展”,把“外部促进”变成“内生”。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这些要点,就不会有今天,更别说在南郭庄村没有未来了……”马永华在河南省“村支书”座谈会上的讲话。(经济日报记者夏先清通讯员黄海涛)
标题:河南南郭庄村马永华:博士驻村书记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01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