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矿”资源靠科技“点石成金”
本篇文章1167字,读完约3分钟
“留矿”资源依靠科技“化石为金”
——访四川省政协委员张虹
我们的记者王少杰报道
死矿石和死矿石能被开发成富矿石吗?钾盐短缺的历史可以改写吗?所有这些基本上都得到了回答。日前,“广安大隆深岩盐矿床地质特征及化学开采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全国革命委员会与广安市定点合作)在成都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包括三位院士,认为本项目提出的深部杂卤石矿化学开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解决我国钾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试生产后,预计四川将增加钾盐资源储量数百亿吨,价值50万亿元。四川省广安市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钾盐生产基地,钾盐年产量有望达到200万吨。
这项依靠科技发明实现突破的技术的发明者是四川CPPCC人、全国革命委员会委员张虹。
据了解,张虹在大学时学习采矿,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与采矿和矿产品加工有着不解之缘。了解中国矿业现状的张虹几年前开始关注钾盐领域。
张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钾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中将钾盐勘探开发利用项目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然而,钾盐在中国是一种稀缺资源。中国发现的钾盐储量为10.69亿吨。可溶性钾盐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只能保证开采10年。中国年需求量的一半是从国外进口的。钾盐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国内农业生产,威胁到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富含钾的杂卤石埋藏在四川盆地地下1000米深处,初步估计资源量为243亿吨。然而,杂卤石是一种不溶的含钾矿物,不能像岩盐那样用水溶法开采。特别是地下深处的杂卤石,长期以来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无用”和“不经济”的,属于死矿和死矿,其开采技术长期没有突破。
直到2007年,张虹开始聘请人才组建团队,并聘请中国科学院多名院士担任技术顾问,解决杂卤石资源开发中的关键科技问题。经过四年半的时间,项目组初步摸清了广安大隆矿区杂卤石矿床的基本情况;首次通过特殊的钻探技术和化学浸出技术相结合的深杂卤石采矿方法,在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最终提取钾盐。
总体而言,该项目被认为是深部化学采矿技术研究部门的国际领先水平。提出的化学采矿技术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对开发四川杂卤石钾盐资源和解决我国钾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刘宝军、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以及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张虹公司已投资数亿元从杂卤石中提取钾盐。张虹说,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项目得到省有关部门的关心,加快了广安钾盐开发项目的实施。但是,由于投资大、开采技术复杂,该项目需要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水平,在产业政策、资金支持、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标题:“呆矿”资源靠科技“点石成金”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71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