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刚需药降价入医保一场甘霖
本篇文章1415字,读完约4分钟
看到名单中的“曲妥珠单抗”,陈俊心中的一块石头掉到了地上。
陈俊的母亲患有乳腺癌,需要注射曲妥珠单抗,俗称赫赛汀。此前,在中国,由跨国制药公司罗氏生产的这种药物的零售价高达2万元。在一个治疗周期中,患者应接受至少14次注射。对病人来说,即使他们可以通过医疗保险得到部分补偿,这也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支出。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36种药品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后的价格谈判结果,同时确定了这些药品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其中赫赛汀被列入。经过协商,每种药品的支付标准降到了7600元,下降了近70%。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所列药品大部分是患者渴望的肿瘤靶向药物,也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与2016年的平均零售价格相比,议价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降幅达到70%。
这是中国第一次关于医疗保险准入的全国性谈判。对于病人来说,仅仅需要药物来降低医疗保险的价格无疑是一场“雨”;对于医疗保险基金和制药公司来说,他们也可以获得双赢。
病人受益于药品价格的急剧下降
申请签证、买机票、兑换货币、谈判讨价还价、冷链运输……一年前,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他在印度新德里购买赫赛汀的经历。为了买一些药,我一路上辗转反侧,筋疲力尽。即便如此,在中国买药的成本还是低于买药的成本。几个网民回复说,在阅读了买药的策略后,他们打算去印度买药。
陈俊说他也有同样的想法,但他害怕买假药或过期药,担心回家后医生不会给他打针,所以他没打。
被列入医疗保险目录后,赫赛汀的价格降到了7600元。按照20%参保患者的最低自付比例,患者每种药物只需花费1500元,相当于一张去新德里的单程票。
赫赛汀等药物是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指能够“靶向”特定病变部位并在该部位积累或释放活性成分的药物。靶向药物因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而成为治疗癌症的理想药物。
长期以来,一些癌症患者不得不依赖进口靶向药物和一些创新药物来维持生命。然而,由于专利限制,这些药物通常极其昂贵,并且不能通过医疗保险报销。面对“用钱买命”的负担,许多人选择放弃,有些人被迫加入“买药大军”,从印度等邻国购买进口药品或低价“仿制药”。
为什么中国进口专利药物的价格更高?专家认为,一方面它与中国的药品专利制度有关,另一方面,它在于一些外资药品的超国民待遇。即使在专利保护期过后,一些外资药品仍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享受最高价格水平的待遇,并从中获利。
本次价格谈判成功的36种药物大部分仍在专利保护之下,包括31种西药和5种中成药,其中抗肿瘤药物占一半。据记者统计,这些药品涉及10多家外国制药公司,仅2015年在中国销售的许多药品就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元。
例如,赫赛汀2015年的销售额为19.12亿元;罗氏的另一种治疗肺癌的药物厄洛替尼,经协商后降价58%,2015年销售额为6.24亿元;此外,阿斯利康(AstraZeneca)、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和拜耳(Bayer)等知名外国制药公司的一些药品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于进入医疗保险目录的乙类药物,患者只需支付部分自身费用,具体报销比例根据当地政策和具体药物而有所不同。吉林省医疗保险局局长金华表示,患者只需支付一小部分费用,医疗保险基金承担了大部分费用。协商支付标准大大降低了药品价格,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标题: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刚需药降价入医保一场甘霖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57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