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提税、香港特首表态 东亚多地向房价泡沫开战!
本篇文章1939字,读完约5分钟
自2008年以来,各国央行的宽松政策不仅拯救了全球经济,还推高了全球房价。首尔、香港、北京和悉尼的房价今年都创下新高。最近,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调控房价。
韩国:提高税收和限制贷款来冷却房地产市场
韩国政府今天宣布,将提高房主的资本利得税,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以及首尔和釜山的房地产泡沫。韩国政府还表示,“住房不应是投资,而应是住房,任何投机性需求都应受到抑制。”
从2018年4月起,在韩国指定地区拥有两套房子的个人所面临的资本利得税将在目前水平上提高10个百分点。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个人,资本利得税率将提高20个百分点。根据以前的政策和规定,资本利得税率根据利润水平从6%到40%不等。这项增税提案需要提交国会批准。此外,该规定还包括进一步收紧住房贷款,这将在稍后宣布。
这是过去10个月来韩国政府第三次大力调控房价。今年6月和去年11月,韩国政府对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了严格限制,但在调控房价方面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今年3月,首尔的公寓均价首次超过6亿韩元(534,616.41美元),比4年前高出逾20%。韩国居民的抵押贷款也创下新高,这抑制了韩国居民的消费,推高了韩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风险,并给韩国的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香港:行政长官对房屋价格表示关注,并将成立一个小组讨论土地供应和检讨房屋政策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最近访问北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达了对香港房价的担忧。
今年上半年,私人住宅价格上涨9.3%,远高于同期工资涨幅。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必须用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二来支付房子,所以他们很担心。
林郑月娥指出,特区政府需要从政策角度解决居者有其屋和上车的问题,使香港的房屋以居者有其屋为主。政府会从公屋的定价和本地居民优先拥有房屋的角度,开始研究和考虑房屋政策,并要求运输及房屋局研究以不补价方式出租或分租二手居屋单位,以解决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在未来三四年内,新建筑的潜在供应量将达到98,000个住宅单位。
与此同时,她透露发展局局长计划在本月内成立一个专责小组,由专业及非官方议员领导,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一项大型辩论,探讨香港的土地来源,从而策划一项提供土地的长远策略。
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7月底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私人楼宇价格指数报336.1点,逐月上升约0.69%,连续15个月上升,累计上升23.8%,继续创下新高。今年上半年,该指数上涨了9.3%。
中国内地:“限制购买”+“租购同等权利”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已有22个城市限制购买住房。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武汉、厦门和成都。(详情请参见“限购浪潮一浪接一浪:22个城市相继出手,这次是厦门”)
7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支持相关国有企业向住房租赁企业转型。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沈阳、合肥、郑州、佛山、肇庆等12个城市被选为首批开展房屋租赁试点的城市。
随后,广州等地开始实行“租购平等权”,符合条件的租户的子女享受就近上学等公共服务的权益,从而解决了租户最大的痛点。
据媒体报道,7月30日,无锡、郑州、扬州、济南等地实施了“租房落户”政策。在mainland China,取消购房定居政策,将出租房纳入“合法稳定居住”范畴,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日本:高遗产税
尽管日本正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而且没有房价飙升的迹象,但日本已经出台了严格的税收政策来限制房价的上涨。在日本购买、持有和出售房屋将面临以下税收:
交易税为交易价格的4%(从住房到3%);
8%消费税(仅建筑,不包括土地);
约2%的注册费+诉讼费;
印花税为5,000-10,000日元;
年度固定资产税(税基的1.4%)+城市规划税(税基的0.3%);
39%的税款将在5年内支付,20%的税款将在5年以上支付;
如果遗产税要传给子女,税率根据房价从10%到55%不等。
然而,近年来,“买下”全世界土地的中国资本仍然吸引着它的邻国日本。2016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达到330亿美元,其中日本成为中国人的第四大海外目标国,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016年,东京房价上涨了7%。(详情见“中国人”在日本购买房地产)。日本的声望正在动摇。事实上,它应该偷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相对宽松的澳大利亚相比,日本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形势要好得多。在中国投资者的疯狂购买下,悉尼的房价自2009年以来飙升了127%,99%的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对海外投资者友好的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出台一项政策,即海外买家只能在澳大利亚购买一手住房,他们购买的房子必须“反向”,只能卖给当地人。
标题:韩国提税、香港特首表态 东亚多地向房价泡沫开战!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35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