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07-24 06:00:01阅读:

本篇文章1010字,读完约3分钟

它在晚上被称为“闲碗”,当你跌倒时被卡住,当你看不清楚时看不到光明,当你等待时被称为“打开的孩子”,当你等待时被称为“酒吧忙碌”,土豆被称为“土鸡蛋”,枕头被称为“豆枕头”,抱着它们被称为“大喊”...如今,随着普通话越来越流行,这些地道的城阳方言,记者昨天获悉,城阳档案馆创新性地进行了音像档案的录制,并邀请当地居民用方言讲述民俗,以此来永久保存城阳原有的地域文化。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对着镜头说方言

“爸爸说爸爸,大大。妈妈打电话给妈妈。祖母给她妈妈打电话。父亲的哥哥叫大爹,二叔或叔叔,二叔。”在街的录音现场,在工作的吴用方言滔滔不绝地说,老年人活到100岁,不要说自己只有99岁,意思是“活到100岁后还要走”,而73岁和84岁的人说“73、84,阎不会叫他们走”,往往是老年人的禁忌。中年人避免谈论41岁,但谈论40岁或42岁意味着41岁是“大混蛋”。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龙王节始于晚明,最初是前海西社区独有的。古海西的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制盐和海上运输,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吉洪滩街的刘浩军说。记者了解到,在音像资料的录制过程中,大多数被采访的人都是了解当地民俗的当地文化历史专家和居民。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视听记录“活的历史”

方言属于地方特色,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许多原始方言逐渐在年轻人中消失城阳档案局的工作人员说,如果采用文字记录,地域文化就不能保持原样。有鉴于此,城阳档案局创新性地开展了音像记录工作,并结合当地民俗,通过口头方式保存了当地的“活历史”。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在录音过程中,要求居民用方言讲述当地的特色文化、民俗和民间故事。具体内容涉及婚姻(包括结婚、婚礼等。)、习俗、重要节日和某些特定环境中的日常语言。“将来,这些视听产品将被刻成光盘并永久保存。”工作人员说,这不仅可以保留当地的方言,还可以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城阳区已完成马尚街、吉洪滩街和流亭街的方言录入工作。在此期间,六位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专家和居民被邀请现场讲述这个故事,并将其记录在视听档案中长达400多分钟。"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完成城阳区六条街道的记录."工作人员说。

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经典城阳方言节选

据城阳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城阳方言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华二音特征。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在老年人中广泛传播。这里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地方方言,如“季良”、“安阳的快乐人”、“小骚”或“小仁”,男孩用“小乖”,女孩用“阴”,人用“扎骨扎骨”,修理用“郎社”,美容用“操你们两个”。

标题:城阳档案馆邀请市民的方言出现并记录生活历史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752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