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07-19 03:11:02阅读:

本篇文章2861字,读完约7分钟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改头换面

西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地方。地球上有最蔚蓝最纯净的日子,有最壮丽的雪山,有最淳朴的人。1994年7月,中央政府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支持西藏的重大决策。第二年,青岛派出第一批援藏干部支持日喀则市建设。此后,日喀则市逐渐拥有了第一盏路灯、第一条柏油路、第一家百货商店、第一所现代化幼儿园、第一个蔬菜大棚和第一个工业园区...七批党政干部和十五批技术援助干部赴西藏,来到日喀则市。“输血+造血”的救助模式给日喀则市的经济、教育、卫生和市政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今天开始,本刊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援藏20周年的报道,讲述了青岛支持日喀则市20年来的成就,讲述了日喀则市20年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在海拔3800米的地方,这是我的家。美丽的日喀则,我在乎你……”这首歌不像韩红的青藏高原那样受欢迎,也不像郑军的《回到拉萨》那样受欢迎,后者唤起了无数人对西藏雪域高原的向往。然而,这首歌代表了青岛52名优秀干部对日喀则市永恒的关怀。20年来,52名党政干部和90名技术干部在日喀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日喀则援助西藏20年来的巨大变化

从拉萨出发,沿着318国道行驶了六个多小时,越过4000米的岗巴拉山,一路看到雪原高原的美丽景色,记者终于走进了被称为“太阳之城”的日喀则。街道两边有太阳能路灯和绿树。几栋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建筑给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带来了许多现代色彩。各种颜色的游客来来往往,去城里的旅馆,市中心的商店正忙着接待远方的客人...然而,1995年在日喀则的第一批援藏干部刘的记忆中,整个城市没有一条柏油路,没有一盏路灯,也没有一个像样的路灯。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近20年来,日喀则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生产总值增长60倍,财政收入增长30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倍...这些激动人心的数据显示了青岛市对口支援工作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青岛连续20年的对口支援,极大地增强了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极大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日喀则的城乡面貌。”日喀则地委书记丹增朗杰表示,20年的对口支援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是青岛社会政治形势最稳定的时期,是青岛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日喀则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时期。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通过接力画一幅蓝图

“当时,日喀则市只有85,000人。直到我们到达,我们才知道它有多苦。”第一批西藏援助干部程文浩回忆说,20年前,日喀则市几乎全是土坯房,屋顶覆盖着铁皮,下雨时铁皮在头顶叮当作响。"这仍然是当地最好的房子之一,更不用说道路和其他市政设施了。"由于供电设施落后,全市没有路灯,有些地区只能靠发电机保证夜间两三个小时的供电。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从1995年开始,第一批援藏干部确定了“旧城保护+新城开发”的城市规划总基调。此后,一批批援藏干部“画了一幅蓝图,一个接一个地工作”,互相传递着无形的接力棒,这也成为青岛援藏的特色。“现在这座城市的面貌已经在20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通人的生活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不要把这些成就放在我们第七批援藏干部身上。事实上,前六批干部的贡献是巨大的。”第七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书记王波说,1995年以来,青岛共投入援建资金4.16亿元,完成援建项目410个,其中许多项目是由两批以上援藏干部完成的。如日喀则市行政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第四批援藏干部成立,第五、六批援藏干部接力完成;日喀则工业园区第六批援藏干部规划蓝图,第七批援藏干部重点建设;在江东乡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中,第六批援藏干部启动,第七批援藏干部提升,将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真情援助西藏,热爱高原

第三批援藏干部、原日喀则人民医院院长李永春说,高原病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踏上日喀则土地,就永远逃不出头痛、失眠、胃肠疾病、呼吸困难等高原病。“凌晨1点,我头疼得厉害,还睡不着。”“当阳光直射的时候,我根本睁不开眼睛,我的嘴唇干裂了。”这是青岛第15批技术援助干部宋光伟在他的西藏援助微博上表达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来到日喀则这个海拔超过3860米的世界最高城市,最大的困难是高原反应。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高原反应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然而,西藏7批52名党政干部和15批90名技术援助干部,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太阳之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刘是西藏第一批援藏干部,原计划援藏三个月。为了把他的技能留给日喀则,他的返回期被推迟了,他呆了整整一年;第二批援藏干部张一秀刚到日喀则几天。在他们能够适应当地环境之前,他们冲到海拔4300多米的洪水灾区指挥救援;第十五批赴西藏技术援助干部宋光伟,第三天刚抵达日喀则市,就前往离市区45公里的援助项目了解情况。在一周内,他经历了青岛,山东和中央政府的援助项目。...日喀则区委书记丹增朗杰对青岛援藏干部的评价是:“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援藏干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忠实地践行了老西藏精神和党对日喀则市的群众路线。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新闻链接

青岛市民援藏后正在增援

20年来,青岛援藏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并根据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确保援藏始终满足受援者的实际需求。日喀则市与青岛市的沟通不断加强,使青岛市委、市政府对日喀则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也了解了日喀则市的需求、紧迫性和需求。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为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第二批援藏干部在青岛的支持下,向每个乡镇(办事处)捐赠了两台农用拖拉机,青岛双首农药集团支持了一批优质农药投入农业生产;第六批援藏干部从青岛啤酒和青岛瑞源集团获得120万元,为全市20所小学配备了《健身路径》和《新华字典》、《英汉双解词典》等31750本工具书。第六批援藏干部、青岛农科院院长尹涛出发前,单位领导和同事告诉他:“无论日喀则缺什么,只要学校有,我们都可以送去。”截至2013年底,青岛共投入3.62亿元援助西藏,日喀则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7组党政干部和15组技术干部的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之外,800万青岛市民和他们背后的许多爱心企业是这支西藏支持大军最坚实的支柱。

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喀则地方干部在向西藏派遣技术干部的同时,也来到青岛接受培训和学习。“走出去”、“引进来”与远程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智力援藏的效果。“12年来,青岛先后聘用了几批藏族干部,为深化两地关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市委组织部一处处长张克峰表示,20年来,青岛市对口支援日喀则市,不仅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投入与支持,而且千方百计为日喀则市培养人才,为培养当地干部和人才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2004年,第四批援藏干部开始了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8名优秀学生随日喀则党政代表团赴青岛学习。此后,越来越多的党政干部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来到青岛学习和培训。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的老师尼玛·王敦几个月前刚刚结束在青岛的训练和学习,在青岛“学经”的日子让他受益匪浅,他永远不会忘记。

标题:青岛援藏20年,日喀则旧貌换新颜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511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