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岛打捞区的网格管理已经清理了10多万吨浒苔
本篇文章1702字,读完约4分钟
青岛浒苔灾害四级应急响应终止阻断浒苔成功
今年5月中旬,首次在江苏省盐城北部水域发现浒苔绿潮。5月底,这一波浒苔开始进入我市管辖的水域。6月11日,青岛市启动了浒苔灾害四级应急响应。两个月过去了,今年的浒苔没有给市民生活和青岛旅游业带来任何影响。浒苔在哪里?记者从该市油菜灾难应急指挥部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该市已清理了约101,300吨油菜,包括约37,700吨在海上打捞的油菜;63,600吨浒苔被清除上岸。8月5日,青岛浒苔行动结束,浒苔灾害四级应急响应终止。
陆地和海洋空监测浒苔趋势
为了准确掌握浒苔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监测系统,准确掌握浒苔的发展趋势,使浒苔远离海洋。一是卫星监测,委托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利用0+中等卫星遥感技术,密切关注黄海中部浒苔的发展趋势。第二,海上巡航,根据巡航区域安排执法船每天6点开始巡航监控。第三,近岸巡逻,每天安排人员从团岛到麦道沿岸,每天五次对近岸浒苔分布进行巡逻,并及时向总部报告。第四,定点监控。海域动态监测系统用于每天实时监测重点海域浒苔的分布情况。总部综合四个方面的信息,判断浒苔的发展趋势,编制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及时通知总部各成员单位,为科学应对浒苔处置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三道防线保护浒苔远离海岸
根据监测情况,设置了“海上拦网线、海上打捞线和岸上清理线”三道防线,保护浒苔上岸,确保浒苔最低的上岸率。为此,总部设立了一条海上拦截线,并在第一浴场、第二浴场、第三浴场、第六浴场、奥帆赛中心、石老人浴场、金沙滩、汤岛湾等重点海域安装了16700米的拦截网,确保沿海重点旅游区不受卡诺拉影响;此外,还建立了海上救助线,坚持“立足海上,主动出击”,根据油菜发展情况,科学部署海上救助船舶;岸上还设置了清洁线,坚持陆海联动、协调联动、合作,使海岸线上的浒苔一来就清,天天清洁,达到“无异味、无腐烂、无过夜”的目的。
清理10多万吨浒苔
为提高打捞效率,我市创新“1+X”打捞模式,依托海达生物公司“海篁园”近海浒苔处置平台,配置30艘渔船组成近海浒苔打捞编队,构建“1+X”打捞模式,实现浒苔在海上的清理和卸载,形成3000吨浒苔的日破碎和处置能力,大大缩短近海渔船的回卸时间。与此同时,组织了一支由90艘渔船组成的紧急救助船队和一个由110艘渔船组成的紧急救助后备队,在海上清理浒苔。到目前为止,“1+X”打捞模式已打捞出3.3万吨浒苔,占海上浒苔打捞量的89.7%。单船最大日打捞量从2013年的50.5吨增加到98.9吨,每船平均日打捞量从2013年的19.5吨增加到34.6吨,效率提高近一倍;前海线浒苔海上救助量与陆地浒苔救助量之比从2013年的1: 1.88上升至1: 0.6。到目前为止,该市已经清除了约101,300吨浒苔。
救助区域的网格管理
我市对浒苔打捞实行区域网格化管理。鉴于浒苔分布面积大,近岸漂流快,救助船舶视野有限,前海重点海域(福山湾、太平湾、汇泉湾、青岛湾)划定责任区(对应经纬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浒苔在各责任区的分布情况,科学配置船舶,定点打捞,确保责任在人。
指挥部还依靠海域动态监控系统、渔船AIS避碰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和800兆对讲机系统对救助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了解救助船舶动态,确保救助船舶在接到调度指令后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拦截和救助作业。在浒苔流带较多的重点区域,采用从场地顶部指挥调度海监船的捕捞方式,确保重点区域浒苔及时清理。
变废为宝,实现产值700多万元
浒苔的科学处置和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浒苔资源的开发利用。海达生物公司完善了近岸机械收获设备(浒苔包装压榨机),唯一的绿藻多糖提取纯化制备和绿藻多糖系列制剂生产专业车间已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新鲜浒苔3000吨。
截至目前,已利用浒苔资源49130吨,生产高纯度浒苔多糖22.5吨,新型海藻有机水溶性肥料102.6吨,动物免疫增强剂6.4吨,农业绿藻糖肽生物制品10.5吨。今年7月,新增产值709.2万元,整个产业链新增就业1500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题:目前,青岛打捞区的网格管理已经清理了10多万吨浒苔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457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