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在三年内建成总投资48.8亿元的海绵城市
本篇文章2168字,读完约5分钟
据青岛新闻网报道,青岛市近期发布的《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设定了75%的雨水就地消耗和利用的目标,到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区的黑臭水。
2016年,有20个城市申请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17个城市通过初选获得了竞争性评价资格。4月22日下午,经过竞争评审,青岛入围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青岛海绵城试点建设期为2016年至2018年,总建设投资48.8亿元。2016年,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工程技术试验范围,建设各类示范工程,总投资19.1亿元;投资18.8亿元,2017年大规模推广;2018年,投资为10.8亿元。
目标:建设具有沿海山地城市特色的海绵城市
规划中提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引领青岛城市发展,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以生态、安全、动态的海绵建设塑造青岛新形象,实现“水生态好、水安全、水环境好、水景观美、水文化浓”的发展战略,建设具有滨海山地城市特色的海绵城市。
到2020年,2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将达到75%的径流控制率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将达到75%的径流控制率要求。
规划:不同地区的不同目标
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分为两类:新城市和旧城建设区。
旧城改造分区中,低影响开发措施主要是滞蓄,年总径流控制率在70%以上;
以新城建设为主的小区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低影响开发措施主要是滞流、蓄流和净流,年总径流控制率在80%以上;
规划区生态岸线建设规划的主要河流有大沽河、白沙河、李村河、娄山河、海勃河、磨水河等城郊河段,全长188.68公里
重建:满足防洪标准
根据河岸现状,增加或拓宽主要河流两侧的滨水区带,适当增加缓冲景观岸线宽度不小于20米,保留居民亲水空间空,满足河流防洪要求。在河岸附近,修建一条不低于20米的河岸绿化带,主要是灌溉和树木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
同时,对不符合防洪标准的河道现状进行调查和核算。
青岛市区有18条河流不符合相应的防洪标准,需要进行改造以达到防洪标准,如杭州路河上游和水青沟河。待改造河流总长约86.54公里,符合标准的河流需要疏浚。
青岛市雨水管渠中心城区重要区域主干道的重现期按3~5年设计,多为3年,高速公路的重现期按5年设计,涵洞按10~20年标准设计。一般情况下,次干道按3年重现期设计,个人为5年,主干道为3 ~ 5年,支路为2 ~ 3年,居住道路按2年重现期标准设计。
具体工作目标:2017年消除黑水和臭水
在建设和实施方面,自4月底以来,已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多次优化调整。
计划在2016年启动52个项目。建成后,试验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达到65%,连片示范效果将达到30%以上,满足要求;
2017年,计划启动158个项目。建成后,试验区年总径流控制率将达到70%
2017年底,建成区黑色、恶臭水体基本消除,连续示范效果展示度达到50%以上;
2018年,启动了58个项目。建成后,试点区年总径流控制率达到75%,连片示范效果展示度达到60%以上。
当前进展
截至6月底,共启动3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1个公园改造项目——歧口公园改造项目,项目投资1280万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实施两个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即娄山河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和娄山河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工程,总长度1.8公里,总投资2421万元。
华泰社区改造工程、岚山湾二期防洪配套工程、石沟地区防洪配套工程等6个项目已经立项,方案设计正在深化。
娄山河(后河)综合整治工程(重庆路-海口)综合整治工程、板桥坊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湾头地区11号线建设工程等6个项目正在进行工程方案设计和项目建议书编制。
其余37个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方案设计变更,并办理项目立项手续。
老城规划
根据《青岛海绵城专项规划(2016-2030)》的要求,
在水生态方面,采取以滞蓄净为主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强制性指标:年总径流控制率达到76%,水生态岸线重建率达到91%。
在水环境方面,强制性指标:河流水质达到四级水体要求,区域内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的削减率分别达到87%、92%、93%和97%。
在水安全方面,强制性指标:主要河流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支流防洪标准至少为20年一遇,一般地区道路和运河为1-3年一遇,重要地区为3-5年一遇,涵洞为10-20年一遇。
在水资源方面,强制性指标: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
新城市规划
在水生态方面,采取了以渗流、滞流、蓄流、网状为主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强制性指标:年总径流控制率达到82%,水生态岸线重建率达到94%。
在水环境方面,强制性指标:河流水质达到四级水体要求,悬浮物削减率达到69%,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54%,总磷削减率达到59%,氨氮削减率达到74%。
在水安全方面,强制性指标:主要河流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支流防洪标准至少为20年一遇,一般地区道路和运河为1-3年一遇,重要地区为3-5年一遇,涵洞为10-20年一遇。指导指标:河道整治长度3.14公里,主要工程为清淤和堤防。
在水资源方面,强制性指标: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3%。
相关阅读
大手!中央政府将拨款21亿元支持青岛建设海绵城市
标题:青岛将在三年内建成总投资48.8亿元的海绵城市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40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