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预防溺水,平安度夏
本篇文章1943字,读完约5分钟
劳动不仅能让少先队员学会独立,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魅力。烟雾和家务中隐藏着无限的智慧和财富。
暑假期间,一(2)中队少先队员通过勤劳的双手积极行动,创造了别样的假期!
快看!少先队员在做各种劳动。正是这些小事情,比如收拾行李、准备餐具、洗衣服、扫地、收拾房间、做饭,让少先队员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也在快速进步。
实践活动锻炼了队员的动手能力,养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而且队员们也体会到了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了承担责任,懂得了感恩。
日出正好,我们也不会辜负青春。让我们一起成为最美丽的劳动者!最美好的是,8月1日晚,河南镇平县曹某某开车带着两个大人和两个未成年人在清凉湖村齐家庄村路口玩耍。两名未成年人溜进附近河内,曹某某和两名成年人未能救出,导致曹某某和陪同他的一名成年人和两名未成年人溺水身亡。
防止溺水的“六不”一般应谨记在心
1.未经允许,不要在水里游泳。
2.不要擅自和别人一起游泳。
3.不要在没有家长或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游泳。
4.在没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的同学,不会擅自下水营救。
安全提示
防止孩子溺水,还有什么要观察的?这个安全提示,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看看-
01
加强儿童监护
儿童识别和评估溺水风险的能力有限。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责任照顾儿童,为儿童提供安全和有监督的活动场所,防止儿童在危险水体附近玩耍。幼儿不应该被单独留在厕所和浴室里,或者靠近开放的水源。
儿童必须由成年人监督,而不是由未成年人监督。照顾幼儿时,监护人与孩子的距离要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监护人要注意,不要走神。
02
将儿童与危险的水体隔离
将儿童与危险水隔离有助于减少儿童接触危险水,保护儿童安全。家里的储水容器和马桶座圈都要盖好。家中周围的水井等储水容器应覆盖,或为水井安装水泵和水管,以减少儿童接触危险水体。
如果家中有5岁以下儿童,且房屋在池塘、溪流等自然水体25米范围内,则应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门口安装大门围栏,防止儿童自行外出。
03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
告知儿童应在父母或成年监护人的监督下参加水上活动,不得单独或与其他伙伴在水边玩耍或游泳。
告诉孩子去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泳池、运河、河流不能游泳,没有游泳管理员也不能在非专门设置的水域游泳。
提醒孩子同伴落水时要大声呼救,不要盲目下水或手拉手救助,以免造成越来越多的伤亡。
如何安全救援
如果不小心掉进水里,如何安全营救?让我们来看看这四种常见的做法
01
拉伸,就是用竹竿、树枝、拖把、钢管等。,可以找到任何垂直长的对象。越长越好,越强越好。这是为了保证抢救者本人的安全,也是抢救溺水人员最快、最有效的手段。
02
投掷,主要指救生圈、游泳圈等救生器材,或者体积较大的饮料瓶、塑料桶等。越多越好,最好把它们捆在一起,用足够长的绳子扔给溺水的人。最好在顶部绑上砖块、石头等重物,以保证“精准投放”。还要求时间越长越好。
03
划船是指借助小船向溺水者靠近,在“伸”和“抛”的基础上进行的救助。
04
旅游是公众最直接的干预,作为一种救助手段,但也是最危险的方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使用这种救助方式的人,有60%有可能“双溺死”,即救助者和溺水者都是溺死的,所以要谨慎使用。
溺水的人被救上岸后,
正确及时的急救也很重要
ⅹⅹⅵ
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非专业医护人员只评估是否有呼吸,不判断脉搏。
清醒呼吸:拨打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救治。
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呼叫120,清除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防止误吸,等待120。(下图是美国红十字会推荐的溺水急救五步骤:)
无反应,无呼吸:立即清理口鼻异物,按照a-b-c的顺序进行心肺复苏,即: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部按压(C)。
胸外按压:双手交叠,手指抬起,用掌根触碰溺水者的下胸骨,手臂与溺水者的胸壁保持垂直。按压应平稳、有规律、不间断地进行,压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压到最低点的时候,要有明显的停顿;放松时,掌根不应离开胸部压迫部位,而应尽可能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按压胸外,做人工呼吸。按压15次,做一次人工呼吸。检查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否则会干扰成功恢复。切记不要反复检查,以免耽误时间。
如果附近有除颤器,立即介入除颤。继续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现在是汛期,暑假,旅游高峰期
“三相叠加”,出行风险加大
在这方面,我们呼吁:
出去玩,看好孩子,让孩子看不见,做好防溺水知识教育。
未经允许,不要在小水域游泳。
未经允许,不要和别人一起游泳。
不要擅自下水救援。
标题:[本地]预防溺水,平安度夏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114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