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重磅!教育部将启动第五轮学科判断从业(附判断从业方案及指标体系框
本篇文章2625字,读完约7分钟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规划》指出,要提高学科判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收录论文数、被引率、获奖数等量化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以职称片面评价学术水平的方法。教师的成绩要严格按照签过字的单位来确定,不能人云亦云。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估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心近日发布《关于发布第五轮学科判断从业人员的通知》,计划启动第五轮学科判断从业人员。
如何进行第五轮纪律判断
看看教育肖伟的计划
ⅹⅹⅵ
第五轮学科判断练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规划》精神,落实德育建设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取向,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提高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快速发展。
二.基本上
关注立德树人。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基于以德育人有效性的判断体系,以“质量、有效性、特色、贡献”为价值取向,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基本实践。在保持一级学科总体水平判断的基本取向,保持判断体系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继承和创新。
突出显示诊断功能。判断系统和新闻服务突出诊断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建设和提升。通过对学科快速发展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总结阶段进展,发现结构性不足,呈现特点和不足,帮助提高学科内部治理能力。
加强分类评估。以一级学科为单位,突出特色,体现特色,加强不同学科的分类评价。加强对“代表作品”和“典型范例”的评价,设置开放空间,充分体现办学定位和特色贡献。
突出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立足学科快速发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创新评价实践,建立突出中国风格和风格的中国标准,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标准。
第三,第一项措施
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的地位
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过程质量”、“学生质量”、“毕业生质量”四维评价体系。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评价。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着眼于“三环教育”的综合改革及其实效性。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评价。重点考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国际交流,突出科研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三是把学习质量和毕业质量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质量上,突出学生在“德、智、体、艺工作”各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贡献;毕业质量一直结合整体就业质量和职业快速发展质量,注重用人单位的评价。
2.坚决破除“五只”的弊病
注重多维度评价,采用多维度方法。教师的评价方法不仅仅是学历和职称,也没有设置人才的“帽子”指标。科研水平的评价不限于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对多维度科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学术论文评价以标志性学术成果为主,采用“定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文期刊与海外期刊相结合”的“名著评价”方法,淡化论文数量和被引率,不以sci和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评价依据,规定中文期刊论文必须有一定比例被纳入名著,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充分利用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专家融合评价方法,将代表性成果的专家评价与高水平成果的定量评价相结合。
3.改革教师评价
以师德师风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促进师德与能力的统一。采用“团队整体结构与代表性教师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关注青年教师的情况。加强对教师教书育人主体责任的评价,以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指导为重要观测点。教师成绩严格按照签约单位确定,不跟人。关注教师工作年限和本单位教学情况,抑制人才无序流动。
4.突出质量、贡献和特点
在判断整体定位时突出质量、贡献、特色。强化质量,淡化数量,不设定发表论文数、发表专著数、专利申请数等指标,突出原创性、前沿性和突破性成果。为了加强学科对国家和地区重大战术需求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贡献,哲学社会科学越来越强调文化遗产创新和智库的作用,自然科学越来越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及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处理。加强分类特色评价,按照一级学科设置指标体系,充分体现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
5.提高数据可信度和科学评估
优化参与评价的规则,在总体上反复“归属”,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生态优化,保证学科交叉成果的合理使用。完善新闻报道标准,加强新闻宣传,创新新闻审查机制,提高智能核查水平,建立违规惩戒机制,进一步提高新闻判断可信度。适度扩大专家规模,制定专家评价指南,优化问卷设计,充分利用“综合评价”,建立专家“元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专家评价和问卷调查的科学性。
6.判断结果的多重呈现
优化评分结果的做法,以多种方式呈现判断结果,将分类发布整体结果与提供个体判断结果相结合。深化新闻挖掘判断,根据需要为政府和参评单位提供诊断分析服务,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和优质快速发展。
四.判决程序
1.自愿申请。各学位授予单位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可按规定自愿申请参加评审。
2.新闻采集。采用“公共数据采集与单位审核、补充相结合”的新闻采集模式,将通过公共渠道获取的新闻提供给参与单位确认并补充必要的材料,减轻单位负担。
3.新闻验证。通过材料形式审查、新闻逻辑检查、公共数据比较、解说材料检查、重复数据筛选、关键数据抽查、学科归属分析等七项措施,对判断新闻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
4.新闻宣传。在保证新闻安全的前提下,将部分判定的新闻在网上公示,参与单位相互监督,提出异议。
5.反馈审查。对新闻核实和新闻宣传中发现的可疑问题进行总结,反馈相关单位审查,对弄虚作假的予以处罚。
6.专家评价。按照一级学科和评价指标选取专家,邀请专家逐项评价各项定性评价指标。
7.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调查平台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邀请同行和实地专家对学科声誉进行问卷调查,邀请海外同行专家对部分学科进行国际声誉调查。
8.结果形成。根据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评价结果,根据专家定义的指标权重,统计形成判断结果。
9.结果发布。分类建档公布整体判断结果,探索提供多维度的判断结果。
10.诊断和分析。开展深入的新闻挖掘和分析,为参与的学科和单位提供诊断分析服务,发挥判断诊断作用;向政府提供整体分析报告,发挥判断智库的作用。
附:第五轮学科判断指标体系框架
标题:[本地]重磅!教育部将启动第五轮学科判断从业(附判断从业方案及指标体系框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086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