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北区:4.2平方公里邮轮母港区开建“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启动
本篇文章3010字,读完约8分钟
青岛日报/青岛风景/包青。com记者14日下午在市北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北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定部署,以“六个稳定”、“六个保障”为重要政治任务,统筹防治疫情正常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逐步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完成内资79亿元市外,完成年度计划50%左右;引进外资约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突出核心领导力
加快旧城改造
3月28日,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工建设,全球开展招商引资。同日签约总投资313.5亿元的15个项目,成为市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爆点”;5月28日,该市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试点项目开幕式在光兴里举行。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李春光青岛生产投资生态综合体、红塔山海洋俱乐部等落户市北区文化历史街区,工业引进使老城区得以复兴。市北区率先发动“第一枪”,在抓好疫情控制的前提下,推动老城区优质快速发展。
"邮轮母港区是市北的核心资源."市北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介绍,市北区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地位,确立了“1412”快速发展格局,其中“1”是指邮轮母港区的龙头。上半年,市北区全力抓住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机遇,将4.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与海相连的五个广场”,注入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力创新和商业文化等产业,努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引领优质快速发展的新地标。
同时,作为国际邮轮母港区的腹地,距离国际邮轮母港区只有一条路的历史文化街区也进入了旧城复兴的“快车道”,成为市北区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据张永国介绍,市北区历史保护建筑约26万平方米,各类保护建筑565处,主要集中在四方路、馆陶路、上海路至武定路、常山路等重点地区。目前,3.2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得到保护和修复,10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正在推广。为了加快老城区的产业复兴,市北区也明确了“转型+招商”的模式。除了建筑改造,还逐点引进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红塔山海博会等重点工业项目,以新产业激活老城。
围绕“三新”产业
增加项目的吸引力
张永国介绍,上半年,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为市北区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做了产业规划,由专家论证,规划引导。市北区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产业,打造创新灯塔,启动全球投资,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
新航运方面,市北区依托山东港口集团、山东航运企业等龙头企业,凝聚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马德物流等32家优质公司和机构;已与英国微视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中国首个船员总部基地;与上海海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
新贸易方面,市北区积极融入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大局,引进9家注册新贸易公司,使供应链公司总数达到553家。张永国透露,目前,市北区正计划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整合核心公司资源,打造“跨境贸易+专项费用”集聚区。
新金融方面,市北区加快建设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依托馆陶路34号建设新金融产业园,出台《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目前,工业园区已吸引了启新金融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9家优质公司,将于今年11月底全面开业。
聚焦“六千亩”
加快项目投资和建设
做好“六保”“六保”全靠项目。
市北区整理出6600多亩可大规模利用的快速发展用地,规划建设“六千亩”产业集聚区,加快以“六千亩”为载体的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区19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规划年度投资的50.1%。
6月28日,全市首个新型工业用地示范工程——工业网络工业园正式启动,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联迪电子科技企业、深圳卓宝科技企业等六家公司达成上传意向,上传项目计划投资4.8亿元。
7月11日,市北区举行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合作区项目开工奠基签约仪式。千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区绿地海外海滩项目、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青岛啤酒一期改造项目、千亩大型健康产业集聚区柏杨国际健康商务客厅项目已启动,总投资100多亿元。 这将释放53.4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空室,吹响开发建设市北区千亩工业集聚区的号角。
“邮轮母港区和六千亩产业集群是支撑市北未来几年快速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张永国透露,征用1000亩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启动区350亩土地将达成一致意向,青岛蒂奇海量数字科技等科技公司将注册并征地。本月底,集群内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一期将投入运营,集群产业规划也将亮相。
优化业务环境
新成本的快速发展
商业环境是做好“六保”、“六保”工作的坚实支撑。
市北区将商业环境作为全区“一号改革工程”,率先在全市试点“一窗”改革,开通全市首个全天候综合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一窗受理377项审批事项和209项自助服务。疫情期间全面实施政务服务网上办公、手持办公、预约办公、邮寄办公,做到“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通过“不开会审批”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家;先后开展了“税务大数据助力公司恢复生产、万名税务人员参观万家公司”、“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万虎公司”、“我为公司找订单”等活动。1-5月,减税、减费增加8亿元。区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公司对租户国有经营性物业租金减免2900多万元,企业孵化器基地对孵化公司租金减免500多万元。
1-5月,城北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4.9%,比1-4月增速高4.4个百分点;上限零售销售下降13.6%,较1-4月下降2.9个百分点。面对疫情,以商贸传世为主的市北区另辟蹊径,快速发展,成效显著。
6月18日,市北区发布《市北区网络经济新消费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新都信直播电商基地,53个直播室通过淘宝、JD.COM等十余个平台,7大类300余项。货随货介绍,当天观看总人数近300万,为60多家公司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同日,全省首个“饥饿口碑街”登陆台东步行街,中央商务区联动cbd万达广场举办“振动百货店网”活动,实现了费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据张永国介绍,针对“新成本”,电商直播发展迅速的市北区,培育了一批直播机构和mcn机构,孵化了一批线上名人企业品牌,在线上名人中培养了一批带货人,打造了“跨境电商+直播+线下体验”的新成本模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加资金投入
民生投入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市北区仍然保证基本民生投入不减少。张永国介绍说,市北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人口压力大,快速发展的问题很多,但压力是驱动力。要变包袱为财富,就要通过快速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提高人们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上半年,市北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2万个,完成年度任务的84%。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919万元,稳定岗位返还资金4279万元,惠及19万从业人员,稳定就业基础。“市北区每年承担的就业任务约为5万人,约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面对压力,我们积极行动,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就业,每年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张永国介绍,特别是面对今年疫情压力,市北区宣传“网络+就业服务”,全面实施就业创业业务网上、手持、邮寄办公,细化就业失业网上流程,实现创业业务咨询、申请、查询、反馈全过程。该区95%以上的就业人员通过互联网办理就业手续。
此外,市北区还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企业家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延长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的期限。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400多人获得政策扶持,发放担保贷款近6000万元。
(记者于瑞新)
标题:[本地]市北区:4.2平方公里邮轮母港区开建“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启动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076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