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胶州市协同联动构建面向世界开放快速发展新高地
本篇文章3084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昨天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疫情爆发以来,胶州市坚决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紧紧抓住商河示范区作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加快“五城”建设,融入胶东经济圈快速发展,同心同德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现代商河新区。
聚焦闭幕示范区
对外开放,快速发展
胶州以“六保”、“六保”为出发点,围绕“1246”重点,推动全行业整体提升。据介绍,“1246”重点业务布局的首要任务是围绕商河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快速发展的新高地。在这方面,胶州将从服从报国战术的角度,以“实施百大事件”为重点,以“三大服务”为重点,有意识地进行探索和试验:一是服务项目集聚。以现场推介会为载体,以经贸、商旅、文学等各种国际交流为媒介,增加商会、常驻公司的吸引力,不断推进与省市央企、国企的接力,促进上河示范区项目凝聚力效应的扩大。第二,服务政策创新。围绕上河示范区研究的10项政策,加快实施上河示范区财政、税收、签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三是服务潜力提升。反复“向空地铁和空寻求利益”,完成总体规划,进行城市设计,启动空地铁规划,推进整合
项目是区域经济的强大动能。今年以来,胶州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砥石,稳增长促投资,千方百计抓好重点工程。省、青岛、胶州重点项目92个,预计总投资1973.7亿元,年计划投资407亿元。1-6月完成投资21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2.7%。其中,已开工和在建项目61个,开工率达到64.1%,比一季度增长9.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目前,胶州市在建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3913亿元。其中国内项目16个,投资额2966亿元;投资947亿元的外资项目7个,世界500强项目5个,中国500强项目8个。
为实现要素担保“全轮驱动”,通过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务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投贷联动等方式为短板项目和工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帮助项目解决资金问题。土地方面,优先保证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启动土地指标预借机制,提前征地。目前,897.6亩土地指标已获批10个土地需求项目。此外,在“亩产量效益”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符合“为地下空房和空传媒提供效益”优质工程的政策支持。
根据海关、商业和统计部门最近的统计,预计上半年胶州市货物进出口将达到256亿元,增长2%。完成外商投资4.02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一半以上的时间和任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1亿元,增长2%。批发业实现销售额75.7亿元,增长11.3%,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37亿元,增长19.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25亿元,增长19.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胶州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复苏趋势,显示出较强的弹性和旺盛的活力。
创建“知识创造之城”
吸引网络资源的汇聚
胶州在产业网络布局上起步较早。目前,胶州市拥有5个智能互联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和43条自动化生产线,处于青岛的前列,也证明了胶州市具有产业网络快速发展的基本特征。
胶州市引诱公司抓住产业网络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势支撑公司转型升级,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共同打造产业快速发展的新生态。比如疫情期间,胶州借助海尔kaos工业网络平台引进龙飞医疗项目,30天内完成核心生产线、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源配置,日生产非重复医用口罩200万个,kn95防护口罩150万个。
作为引领胶州新一轮优质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胶州将抓住机遇,以打造“智力创造之城”为目标,近期将发行《工业网胶州在行动》进行三年攻坚战。依托商河示范区,力争在商河示范区落地工信部国际产业网络识别服务平台,打造产业网络识别分析国际根节点,立足青岛,辐射全省,服务全球,成为国际数据交换枢纽,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网络相关服务机构和资源集聚。
对于胶州来说,产业网络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应用,重点是落地,最终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生产力。为此,胶州应开展五大行动,即建设新的互联网设施、构建产业网络平台、增强应用场景、聚集生态元素、快速发展产业金融,依托产业网络增强九大产业应用能力,加快电力设备、家电、食品制造、服装服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新闻技术、智能设备制造、交通设备、生物医药,推动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
对于胶州公司来说,要加大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改造力度,推动1万家公司“使用云平台”,推动300家公司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10家智能互联工厂、30家数字车间、60条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公司智能化水平。网络体验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5g创新应用中心的建设,将加快产业网络生态系统的建设。
“稳定、渐进和改进”
将经济稳定和复苏很好地结合起来
保持市场主体关系到橡胶公司的生存和快速发展,对于稳定胶州市的基本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胶州创新提出了七项硬措施。(1)奖励工业项目快速启动。印发《支持实体经济项目快速建设实施意见》。市财政提前拨付5000万元,专项奖励补充实体经济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16个项目获得了5374万元的支持奖。②加大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延期缴纳优惠政策,允许房地产公司和建安公司以银行担保和待售房地产为抵押延期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并办理项目施工许可。目前两个项目已延期支付配套费1753万元。(3)拓宽惠及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协调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公司的支持力度,共向399家公司发放贷款157.3亿元。组织“金企对接”活动,对接98家公司,提供贷款5.3亿元。(4)降低国有担保企业的担保成本。国有融资性担保企业担保率由2.5%降至1%,16家公司担保费降低140.5万元。⑤鼓励各种载体减租。全市10多家创业孵化载体和大型商业服务平台,为1200多家公司减免租金近万元。其中胶州宝龙广场一季度将125家商户租金减半,总金额约236万元。⑥降低公司社保和医保费用。积极实施社会保险费分期减免政策,为本市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3.32亿元。综合降低公司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预计全年医疗保险费负担将减少1.4亿元以上。⑦延期纳税。帮助因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的公司申请延期缴纳1.6亿元税款。
目前胶州市疫情可以整体防控,经济运行呈现转暖趋势,经济形势逐步稳定好转。突出优势是“稳定、进步、提高”。“稳定”主要表现在稳定就业等基本生活方面。1-6月新增就业28946人,其中农民工9962人。
“进步”主要表现在稳定金融、外资、外贸和投资。1-6月,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28.14亿元和977.08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3.66%和15.57%。存贷比86.61%,存贷比提高97.12%;货物进出口199.04亿元,增长9.9%。其中,出口159.2亿元,增长21.8%;完成外资2.83亿美元;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
“更好”主要表现在稳定预期。围绕增强实体经济信心和快速发展预期,胶州市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帮助实体经济高速优质发展的措施。1-5月,全市减免税费6.7亿元。预计全年减税、减费22.96亿元,其中减税、免税16.93亿元;增加了12,540个新的市场实体,共有182,549户家庭。此外,胶州市开展“我为公司找订单”活动,积极推进“房地产土地需求和房地产土地利用”。25位市领导积极代言胶州产品,帮助105家公司达成2.8亿元订单。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聂
标题:[本地]胶州市协同联动构建面向世界开放快速发展新高地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075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