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捐”出自己 为爱续航:青岛这些白衣天使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本篇文章1018字,读完约3分钟
11月5日上午,以“急救生活+”为主题的遗体捐献志愿者签约活动在市医院东院门诊部举行。在青岛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市医院东院急诊科的24名医务人员和1名员工家属认真填写了《青岛市遗体捐献申请表》,用他们默默的爱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
全市第一支“应急生活+”志愿服务队伍。
第一个“应急生活+”服务团队
在活动仪式上,市医院东院急诊科护士长兰玲介绍了开展此次活动的初衷:“因为急诊科的特殊性,每天看到太多你会去的地方,有时候感觉生命特别脆弱。当我经历了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52天52夜,经历了千里迢迢赶来感谢生活帮助的治愈的武汉患者,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兰玲说,去年,市医院泌尿中心。经过抗疫洗礼,她义无反顾的去红十字会签了自愿捐献书,死后自愿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可以让更多的生命延续,赋予生命越来越多的意义。
许多医务人员表示他们想加入捐赠团队。于是,由急救医护人员组成的“急救生活+”志愿服务团队应运而生,这也是全市急救医生组建的第一支志愿服务团队。其中最大的55岁,最小的22岁。他们将作为志愿者宣传红十字会的“博爱、博爱、奉献”精神和“大爱、奉献、永续生命”的人体器官捐献理念。
夫妻档王淑娟和王骏晔。
夫妻档是终身接力
22岁的志愿者毛萌萌是签署遗体捐献合同的志愿者中最年轻的。他今年8月刚加入护理行业。她说: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遗体捐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捐献遗体可以延长越来越多的生命,让更多的家庭再次幸福,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一对夫妇——市医院东院急诊科护士长王淑娟和青岛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王骏晔及其丈夫共同填写了捐赠申请表。王淑娟说,当她回家和家人讨论这件事时,她感到有点不安。她不仅期望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还期望得到丈夫王骏晔的支持,他毫不犹豫地一起捐款。王骏晔说:“我们的丈夫和妻子都是医生和急救专业的学生。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生命能够拯救生命。”
医务人员报名。
器官捐献是大爱的传播
截至2006年11月4日,青岛市共实现器官捐献1440例,角膜捐献920例,遗体捐献936例。器官捐献的路还很长。我国器官捐献资源仍然短缺,需求缺口巨大。绝大多数患者在等待中绝望而死。正因为如此,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和身体捐献,参与到这一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中,让生活充满希望。(管亥资讯/青岛晚报记者阿波罗通讯员张伟摄影戴毅)
标题:[本地]“捐”出自己 为爱续航:青岛这些白衣天使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890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