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
本篇文章1622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南昌12月27日最近,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江西特色的改革创新措施。《意见》建立了以德、能、绩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体系,坚持道德在评价中的核心作用;注重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职称评定中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条件,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职称不作统一要求;突出绩效贡献评价,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横向选题等评价指标权重,打破“只学历”、“只学历”、“只论文”的“三只”模式。对职业道德失范的“零容忍”,对学术造假的“一票否决”。
《实施意见》根据标杆国家的要求,立足江西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江西特色的改革创新措施。主要特点和亮点是“四个亮点,四个注意”。一是突出服务开发,注重释放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在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将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地区、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于进行独立评估的单位,人力和社会部门将不再批准其资格,而是改为事后记录管理。细化职称系列,设立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职称评审专业。畅通脱产创新创业人才职称申报机制,加大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力度,构建高端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打破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新兴产业人才的学历、资格和惯例,强化评审激励导向,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突出科学评价,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建立以德、能、绩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体系,坚持道德在评价中的核心作用;注重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职称评定中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条件,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职称不作统一要求;突出绩效贡献评价,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横向选题等评价指标权重,打破“只学历”、“只学历”、“只论文”的“三只”模式。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用尺量到底”,实现“做什么、评价什么”。教师被鼓励走上讲台,医生被鼓励去诊所,工程师被鼓励去实验室和工厂,农业技术人员被鼓励去农田,这样那些表现好的人就可以被评价。创新职称评审方法,探索多种评审方法,实施定性和定量评审、特殊人才专项评审和基层人才定向评审,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第三,强调以用为本,注重人才评价和使用的紧密结合。合理确定评价与就业的关系,运用评价促进评价。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职称评定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岗位管理,人员可升可降。将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评价和聘用分开。推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职称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在卫生、中小学等系统开展试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和使用;医生、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具备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验。
第四,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解决职称评定中的突出问题。针对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应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和体制内外的限制,畅通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针对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的问题,改革创新了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鉴于监督机制不完善,应明确构建政府监督、单位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督体系,加强职称申报、推荐和评审监督。要解决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应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处理时间,加快职称申报和评审制度建设,构建高质量的职称服务平台。
改革涉及江西省265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改革,江西省职称制度将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坚持重德、重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取向,打破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桎梏,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打破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我们将拓展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空空间,让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激发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热情。
标题:江西: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52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