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
本篇文章1441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将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调查。在中宣部的指导下,这项工作上报国家统计局备案,并同意由文化部组织实施。经过两年的努力,所有的普查数据已经入库,普查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2017年12月26日,文化部召开特别新闻发布会,发布普查结果。
据报道,此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5年8月31日。截至2015年8月31日,中国共有348个剧种,其中48个剧种分布在两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00个剧种仅分布在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有10,278个中国戏曲表演团体参加了这次普查,其中包括1,524个中国经营的团体和8,754个私人团体(包括民间班)。在348个剧种中,有241个剧种有国营机构,其中120个剧种只有一个国营机构;共有107个剧种没有国营机构,只有私营机构或民间团体,其中70个剧种只有民间团体。
为科学开展普查,文化部成立了全国地方戏普查领导小组,由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胡树刚担任组长,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处(设在文化部艺术司),福建艺术学院设立了全国地方戏普查办公室,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工作。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成立了省级普查领导小组。本次普查以《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为基本参照,以中国美术学院颁布的《中国戏曲剧种鉴定标准》为剧种鉴定的依据,以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文物统计报表制度》(郭彤志[2011]102号)为统计报表的依据,制定普查的剧种标准、分类标准、数据标准、图片标准和统计标准。获得国家统计局备案编号(办函[2015]365号),整套表由13个子表组成,如歌剧类型数据表、表演团体数据表、人才情况数据表。在此基础上,还编写了填写表格的说明,并公布了普查样本(福建省)。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还制定了普查工作程序和标准,开发建设了全国地方戏普查信息平台,用于普查基础数据的录入、提交、审核、管理、查询和检索等。
普查期间,罗树刚同志高度重视普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董伟同志多次调查普查工作,并给予了具体指导。2015年11月,全国普查领导小组秘书处召开“全国地方戏戏剧普查培训动员会”,向全国发布普查流程、普查标准和普查表格;2016年7月,举办了“全国地方戏班普查信息平台培训会”,对省级普查机构的普查人员进行了数据描述、校对、审核等基本应用技能培训。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还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普查动员和培训,指导普查表格的填写和平台数据的描述。此外,成立了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于2017年5月和6月召开了两次剧种补充论证会议,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剧种补充进行筛选论证,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人口普查基础数据审核完成,所有数据正式入库。从全国地方戏类型普查平台共收集了111,406种形式和46,555张图片。
据悉,今后文化部将结合普查基础数据,加强人员培训和观众培训,夯实戏曲发展基础,推出贴近时代的优秀剧目,推动戏曲为人民服务,激活戏曲艺术在创意转型和创新发展中的活力,并不时组织全国地方戏曲品种普查。 从而全面、及时地掌握地方戏品种情况,实现文化行政部门对地方戏文化资源的动态、科学管理,更好地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文化部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48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