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弊病缠身积重难返
本篇文章1960字,读完约5分钟
台湾许多劳工团体不满《劳工标准法》的修订,最近举行示威,要求台湾当局的行政机关撤回修订。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5年,台湾吸引了1952例海外华人投资,2016年为1909例,今年12月初为1671例,连续三年下降。根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2016年,外国直接投资占全球所有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为35%,而台湾仅为14.2%,明显偏低。
随着外资的减少,台湾本土企业不断流失,国内资本也在流失。台湾工商会会长林伯峰表示,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重中之重。如果当局打算增加台湾的投资,前提是必须鼓励国内资本继续在台湾投资,外国资本就会进来。"国内资本不投资,为什么外国资本要来?"
“五荒”问题十分严重
为什么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不愿意在台湾投资?在众多因素中,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是“五荒”——缺水、缺电、缺地、缺人才、缺工作。
在对外方面,台北美国商会、欧洲商会等机构的年报不断反映,台湾外资面临水电供应不稳定、中北部地区土地供应不足、中南部地区缺乏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等困难;在最近举行的台湾工商会与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的早餐会上,工商团体也围绕“五荒”的后续规划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在“五荒”中,第一个是“缺电”。民进党在没有支持措施的情况下推行“无核家园”,导致岛上电力严重短缺。现在,台湾已经因为冬天的雾霾而停止了燃煤发电,这使得电力更加糟糕。TSMC董事长张忠谋曾经说过,TSMC的晶圆生产线必须24小时运转,停电一秒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如果电力短缺,企业家的投资兴趣可能会大大降低。
然而,就“人才缺乏”和“工作岗位缺乏”而言,台湾的工资是没有竞争力的。尽管《劳动标准法》多次修改,但仍未能解决如何避免加班和过度工作的问题。
此外,台湾的陡坡、集中降雨和短河流,加上人口密度高和当局管理不善,形成了“水资源短缺”;土地狭小,人口密集,一些财团囤积工业用地牟利,造成“土地短缺”。这“五个不足”影响了本地和外资企业在台湾发展的积极性。
严格的规定和较少的优惠待遇
如果说“五个缺点”的存在是外国和本地企业不在台湾投资的不利条件,那么僵化的法律法规和为数不多的优惠措施使这些企业感到在台湾投资缺乏诱惑力。
美国商会最近表示,台湾的国内需求市场很小,没有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签署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从长远来看,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在没有内外因素的情况下,台湾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应该在许多地方对外国投资更加开放和友好。邻近新加坡、香港、越南等。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相比之下,台湾僵化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令外商担忧的行业需求。
英国华侨商业协会认为引进国际资本是一种竞争。他们支持台湾放宽对外资的限制,简化考试程序,引进更多的国际人才。如果能招募国际人才来台湾工作,将有助于台湾建立一个创新和创业的环境。
同样,林伯峰也强调,友好的投资环境是首要任务,而在友好的环境中,国际税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整合是重中之重。在监管层面,他以第三方支付为例,由于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台湾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方面比较落后,更不用说在创新技术行业吸引投资者了。
台湾商会主席赖正毅认为,如果你想让外国资本在台湾投资,你必须问台湾有什么投资机会,可以投资什么,在哪里投资。在税制方面,台湾有什么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他说,目前,台湾在投资移民政策和人才招聘制度方面仍有很多管制。
在调整和转变中有许多困难
面对企业投资的下降,台湾当局对此问题给予了关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赖清德说,今后应采取三项措施促进外商投资增长,即简化外商和海外华商的投资审查程序,开放外商投资和跨行业经营,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岛上创新型产业开发商的发展。
然而,这项建议提出后,岛上的公众舆论认为这三项措施不会有效。《中国时报》评论说,这三项措施很难大幅增加台湾的外资,特别是当台湾被许多宏观政策和结构性问题所绑架时,小智努力的效果将不可避免地被抵消。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和贸易边缘化、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电力供应危机、人才外流、工资停滞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首先解决。
除了引进外资的三项措施外,赖清德还在与台湾工商会的早餐会上向与会企业提出了“投资台湾”、“提高员工起薪”、“多提建议”等三项要求。然而,对于这一呼吁,企业代表的回应是“三个要点”:“冻结基本工资”、“放松政策”和“核能发电”。
林伯峰直言不讳地表示,为了让企业在台湾再投资,当局必须解决他们对缺电和限电的疑虑。在提高员工工资方面,张忠谋表示,提高工资是自由劳动力市场的自然发展,当局建议企业提高工资,这基本上违反了自由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其他企业也认为,在生意兴隆后,给努力工作的员工加薪是理所当然的事,不需要别人告诉。在时机成熟之前大声呼吁是没有用的。
(台北,12月24日)
标题:台湾经济弊病缠身积重难返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36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民企牵手世界能源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