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新时代,文化需要金融担当
本篇文章1145字,读完约3分钟
编者按:12月14日至15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年会暨文化金融合作峰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以“新时期文化中心的金融责任”为主题,汇聚了文化金融领域具有领先创新能力的顶级智力资源,聚焦文化金融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来自全国20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企业、投资机构、银行和经纪机构的近10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讨论文化金融一体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作为19大以来首都文化界和金融界的首次峰会对话,此次峰会为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建立了便捷的渠道,也显示了北京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坚定信心。
近年来,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以上,成为仅次于金融业(17.4%)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正如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一样,金融业也需要文化作为其精神核心。
1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年会暨文化金融合作峰会上,文化创意产业的智慧与金融业的智慧发生碰撞,北京文化与金融业的交集越来越多。例如,鉴于艺术品缺乏流动性,金融机构试图建立艺术品仓库,创建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面对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托基金创新投资模式,保障电影发行;文化资产证券化在吸收国外经验和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新的融资模式。与会者还就文化进入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金融这一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文昌工业在资本市场上发挥实力
文化创意企业虽然很长时间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但发展迅速。特别是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文化创意企业开始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一度成为市场并购的热点。
北京证监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马树清表示,文化创意企业ipo增速显著,并购继续发挥力量。截至2017年10月底,沪深两市文化传媒板块共有11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6万亿元,其中2016年中国电影在北京地区的ipo融资额为41.66亿元,为2015年以来文化创意企业的最大ipo。2012年至2017年10月,a股文化传媒产业M&A交易(包括重组和上市)101笔,交易金额2524亿元;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迅速成长。目前,新三板共有文化创意企业261家,其中北京辖区101家,占38%;此外,债券已成为文创企业新的融资渠道。截至10月底,北京共有12家文化创意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融资总额达86亿元。“从文化创意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相关情况可以看出,首都文化资源丰富,基础雄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马树清认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促进金融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是加快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途径。
资本市场有效地推动了首都文化中心的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高,规模效应显著。目前,文化产业普遍倾向于大资本、大整合的一体化集团化运作模式。2016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融资效率不断提高,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马树清表示,资本市场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还帮助文化创意产业优化了资源配置,同时优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退出安排。“从全球来看,任何国家文化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关于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马树清提出,文化创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关键是要“注意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合理使用资本市场工具,尊重资本市场规则。”
在文化金融融合创新道路上探索的金融机构也包括北京银行。北京银行行长助理戴卫在峰会上表示:“北京银行将文化金融作为全行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在北京设立了13家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分行,今年又将两家特色分行升级为特许经营分行,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全面支持。
戴伟表示,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北京银行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如“文创普惠贷款”;为成长期的企业创新推出质押贷款产品;对于成熟企业,实施了M&A贷款产业基金现金管理等特色产品,并“在业内首次推出文化知识产权传播金融服务方案,以投贷联动试点为契机推出投贷传播产品。”截至目前,已有46家文化创意企业获得4.37亿元贷款,支持优质动漫、影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特别是北京市文化资产办公室最近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机制。创新性地采用“政府授权+专业运营”的方式,构建了集激励资金申请、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第三方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服务平台。,不仅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直接与“贷款贴息”、“融资租赁”、“发行债务融资奖励”和“股权融资奖励”挂钩,还引入商业银行、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等文化创意服务。
标题:走入新时代,文化需要金融担当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28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